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展扶贫成效】小小黑木耳 致富好产业

来源:晋城市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0-11-16 【字体:

小小木耳好产业

脱贫致富加速器

真心帮扶成效显

换来幸福新天地


在高平市建宁乡冯庄村军丰种养专业合作社里,一派丰收景象感染着每一个人。从自主培植菌袋、放菌棒开始,到控温、喷水及日常管理,连续数月的忙碌,一支支菌棒硕果累累,黑黝黝、水灵灵的木耳迎来了采收期,村民们正抓紧时间采摘和晾晒。忙着采摘木耳的冯庄村村委主任、合作社负责人李广文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你看,今年我们合作社的木耳长得特别好,肉大又厚,木耳不需要喷农药上化肥,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驻村帮扶,成效初现

地处建宁乡东部的冯庄村是高平市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村民161户,50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18人。昔日的冯庄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三留守”人员守家在地,村民多年以来搞传统种植,靠天吃饭,收入微薄,村里交通闭塞,设施陈旧,一穷二白,没有任何支柱产业和特色项目,群众致富无门,全村经济发展十分困难,是乡里有名的偏远村、落后村。

    2017年10月,晋煤集团成庄矿段河工区党支部书记孟忠民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到冯庄村任第一书记。“我也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我总希望能为老百姓踏踏实实做点事。”孟忠民如是说。面对村里贫穷现状,孟忠民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没有退缩,忙前跑后,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先后帮助村里改造了道路、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老年日照中心和游园,短时间内让村民看到了变化,激发了信心。


    “冯庄现在大变样了,以前脏乱差,现在不管是环境卫生还是水电气,都很好,住得真舒心。”“以前那个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根本就不能走,现在的柏油路,平整又干净,出入很方便……”说起冯庄村的变化,村上的老百姓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这支驻村帮扶工作队竖起了大拇指。

发展产业,授人以渔

冯庄村是个“四无村”:无带头人、无资金、无技术、无产业,基础设施虽然已基本完善,但带领村民稳步脱贫增收的问题时刻萦绕在孟忠民的心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意识到:必须发展适合冯庄村的产业,才能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确保村民们持续增收致富。

    孟忠民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体研究适合本村的扶贫项目,在周边看,到山西武乡、山东梁山等地考察学习,经过科学比对和深入评估,最终确定了种植木耳项目。“多亏了孟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带我们到各地进行考察,引进这个项目。”党支部书记冯志胜说起当年考察木耳项目时的情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大棚种植木耳在高平市尚属首例,没有经验可循,他们就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河。缺少启动资金,孟忠民积极向晋城市、高平市申请专项扶贫资金,多次到帮扶单位、帮扶企业争取扶持资金。为了选好修建种植大棚的地块,他与支村两委班子研究征地补偿方案,挨家挨户为村民做思想工作。在建宁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协助下,经过大半年的努力,2019年3月,投资70余万元的木耳大棚整体完工。木耳种植不仅可以有效调整冯庄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带动贫困户和村集体稳定增收,而且还能填补高平市在木耳种植产业方面的空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产销两旺,助农增收

种植大棚基本达到了生产条件,但村民们却一个个持观望态度,不敢投资购买菌棒。孟忠民又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商议解决方案,并积极动员干部带头示范。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他自掏腰包,先行垫付5万元购买30万支菌棒。“没有孟书记的带领,这个项目就不会这么顺利投产,现在一有机会,他就向外宣传推广我们村的木耳,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啦。他们这支帮扶队伍不简单,是真扶贫扶真贫,值得点赞啊!”冯志胜不禁称赞。如今,建设的10个木耳吊袋大棚,一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0余万元,并实现了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我身体不太好,出不了远门,去年木耳大棚试运营的时候,我就在大棚里帮忙打零工,活也不重,一个月下来可以挣一千多块钱,顾家上地两不误,这都要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孟书记他们,也让我有了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正在木耳大棚里打工的困难群众冯才弟高兴地说。

    据了解,军丰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与村上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根据木耳大棚的收益情况,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固定比例的分红,仅2019年大棚投入运营首年,每户就享受到了1000余元的木耳产业收益分红。闲暇之余,贫困户还可进入大棚,以工代酬,该扶贫项目产生的良好带贫益贫效果,有力地助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


    扶贫要扶根,输血更要造血。产业扶贫是群众脱贫致富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从销售情况看,木耳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们今后要继续巩固脱贫成果,把木耳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孟忠民充满信心。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