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高平好人

【2020年高平好人】孝老爱亲

来源:高平市政府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1-04-28 【字体:

冯国花,女,58岁,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人

    第十三届、十四届马村镇人大代表,连续四届大周村村民代表。几十年来,无论村中大小事,家中大小事,只要能搭把手,绝不袖手旁观。自二十几岁嫁至王家为媳,便挑起了家中的重担。丈夫在铁路工程单位上班,常年出差在外,她一人照顾身患腿疾的婆婆和常年哮喘的公公,还有小姑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公公在世时,她日日侍奉在公公床前,变着花样给他做饭,哮喘病最怕过冬,家里的煤球火必须时时刻刻烧的旺旺的,隔一两个小时更换一次,到夜里不敢深睡,生怕一氧化碳中毒。精心照顾婆婆的一日三餐,二人从没红过脸,一度成为邻里之家的佳话,奈何婆婆腿疾日趋严重,小腿无力,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屋漏偏逢连夜雨”,同住一村的老母亲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她虽人到中年,常常也会感到心有余力不足,身体也不如年轻时强健,但丝毫不敢懈怠,在她看来,侍奉双亲本就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

袁树梅,女,46岁,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人

  二十三岁时嫁为人妻,婚后生下一儿一女,丈夫兢兢业业,她勤俭持家,日子过的也算是美满幸福。2009年春天,无情的病魔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丈夫突发脑梗,病情严重,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挽救回一条生命,但是终身丧失劳动能力。她并没有选择一蹶不振,而是日夜守在丈夫身边,坚持陪丈夫在家做康复锻炼,丈夫脚站不稳,她用绳子提着脚一步一步走,不断鼓励和开导丈夫。婆婆又患脑出血,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为了还债和维持家计,在建筑工地打过工,起早贪黑,累的腰酸背痛,也从不抱怨一句;现在在饭店做服务员,浑身上下都是油烟味,晚上回家累的腿都拖不动,还要继续照顾家里老少。面对再大的困难,她都选择自己默默承担,用真心去温暖这个屡遭风雪打击的家。

郑索玲,女,53岁,高平市米山镇吴村村人

  郑索玲的母亲于2004年患脑梗,至今已有16年,这16年间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都是郑索玲和其丈夫照顾。夫妻俩原本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为方便照顾老人,夫妻俩随着老人搬到了村子里生活。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她特意给老人买了一个轮椅,天气好的时候就把老人推到街上人多的地方去转转,缓解老人郁闷的心情。每天早上天还没亮,郑索玲就起床打扫房间,做家务,为家里的人准备早餐,由于老人口味特别清淡,她通常要给母亲单独做饭,以适合母亲的胃口,邻里都夸她对待母亲耐心又细心。2019年,她的父亲也因患脑梗而不能自理,郑索玲又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任,衣食起居、一日三餐,都尽心尽力。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孝老爱亲好榜样。

刘艳,女,39岁,高平市米山镇王家庄村人

刘艳,一个朴实无华的乡村妇女,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挑起家庭重担。她的母亲早年瘫痪在床,刘艳总是忙完家里再跑到娘家照顾,极尽孝心。哥哥离异,为了家里的日常开销长年在外打工,在母亲去世之后,照顾父亲和年幼的侄儿、侄女更是落在了刘艳的肩上。2018年父亲突发脑梗,半身瘫痪、卧床不起,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刘艳和丈夫商量后索性把父亲接到了自己家,她几乎每天守在父亲身旁,为父亲做饭,帮助擦洗身子,陪父亲说说话,为父亲宽宽心,每天扶父亲去外面锻炼,日复一日从未懈怠。刘艳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操心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以致两鬓白发,家中还有两个女儿在上大学,更需要操心她们的学业,还定期看望哥哥的子女,尽到一个做姑姑的责任。她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身边的朋友和邻居都对其赞不绝口。

秦慧芳,女,48岁,高平市神农镇小河西村人

  秦慧芳以自己的无声行动深刻诠释着孝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她是父母的好女儿,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她每天往返于父母家和公婆家,每隔一小时给母亲喂一次水,近两个小时换一次尿布,一日三餐给母亲喂流食,半天做一次按摩,从未间断,对父亲也是嘘寒问暖,关爱有加。她同时是丈夫的好妻子,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庭中的脏活累活,以及从立春耕作到秋收,从照顾老人到儿子上学,从没让丈夫担心过,夫妻俩多年以来互敬互爱,家里时时有笑声,处处有温情。她还是孝顺的好儿媳,婆婆70岁高龄,疾病缠身,因高血糖致使双眼视网膜脱落,她放弃上班,在家当起了家庭护士,按时滴眼药,每当有什么好吃的都买回来给婆婆吃,遇到什么高兴事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她,想着法儿逗老人开心,从未感到疲倦,她用朴实的孝行感动了一方乡邻。

申文花,女,50岁,高平市神农镇长畛坡村人

  每当提起申文花,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她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经营着这个温馨和谐的家。2009年丈夫突发脑溢血,丧失了劳动能力,次年又患糖尿病,但她并没有被打倒,而是不分昼夜地守护在丈夫身边,喂水、喂饭、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体……一家的担子都扛在了申文花的肩上,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辛勤操持着这个家,从不怨声载道,也没有半点厌倦,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丈夫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同时她育女有方,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她文化程度有限,但却特别重视女儿们的教育,两女儿都很孝顺,也很争气,都考上了大学,顺利完成了学业,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社会。虽然生活不易,但她总是乐观面对,她说“人生总不会一帆风顺的,经历的挫折中绽放的真情才更值得人珍惜”。

李小兰,女,45岁,高平市陈区镇张家庄村人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李小兰自嫁到婆家,就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拌过嘴,公婆身体一直不好,她总是悉心照料,二十余年无怨无悔。前几年李小兰身体不好,受病痛折磨,对公婆的孝敬却没削减半分。2013年公公脑出血,她照顾公公身体,日夜操劳从没一句怨言,对婆婆也是无比孝顺,人们经常说:“你们看人家小兰婆媳俩好的就跟娘俩似的。”为了不让她寂寞,经常陪她聊天,婆婆不能吃荤,就连蒜、葱都不能吃,为了照顾婆婆的口味,她也只能每天跟着吃素,或每顿饭炒两样菜,每天三餐亲自端到婆婆跟前,为婆婆洗衣服、洗内衣裤、洗被褥,收拾的干干净净。她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教子有方,女儿也懂事好学,受到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王建军,男,38岁,高平市东城街街道南李村人

  王建军,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医生,一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孩子眼中的好父亲。2005年, 母亲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瘫倒重病,他和父亲四处奔走为母亲筹集巨额医疗费,好不容易做完了手术,但母亲只能卧床,那年正好大学毕业,便和父亲一起担负起照顾母亲的重任,每天都要帮母亲翻十几次身,清理五、六次大小便,帮母亲换洗十几次,洗几次身子。就这样母亲瘫痪在床十几年,他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顾了母亲十几年。2014年深秋,父亲大面积脑梗死,昏迷不醒。面对父母双双陷入病痛的绝境,他有过悲痛、有过无助,但从未放弃,坚持照顾父母,同时也尽心抚养儿女,尽好自己的责任。“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

毕小玲,女,30岁,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人

  毕小玲,在伯方村委做内勤工作,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爱人是伯方煤矿的一名下井工人,育有两个儿子,结婚6年来他们一家人互敬互爱,家庭和睦。2015年父亲突发脑梗,还在坐月子的她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和丈夫挑起了全家的担子。同年年底,婆婆脑梗,哺乳期的她不顾辐射,陪婆婆做检查,住院期间,尽力照看老人,出院后与嫂子交替细心照顾,婆婆的身体也得到了奇迹般的康复,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小儿子出生后,母亲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老公因为下井工作重,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经常请假在家休息,一下子照顾老人、孩子以及丈夫的重担全都搭在她一个人身上,同时还面临经济上的紧张,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她的坚强,影响她孝老爱亲的行动和工作的态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