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道德模范

【高平工匠】史月明:巧手捏出众生相 泥巴玩出大名堂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1-12-16 【字体:

  开栏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奋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工艺专长、技能高超、本领过硬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全方位推动高平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市总工会开展了第二届“高平工匠”选树活动,经个人自荐、基层推荐、资格预审、实地考察、廉政审核、市总工会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公示,最终选树产生了10名“高平工匠”。

  泥塑是一门传统的民间工艺。泥塑工匠们化腐朽为神奇,将普通的泥坯做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展现着乡土民间的生活百态。在我市,就有这么一位技艺高超的民间泥塑艺人。多年来,他不断锤炼泥塑技艺,用传承和巧手妙思,让泥塑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就是非遗泥塑传承人史月明。

  走进史月明的泥塑工作室,一组组琳琅满目的泥人映入眼帘,推车的农民、纳鞋底的妇女、吹冲锋号的战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里是史月明热爱的泥土世界,这里有他对泥塑技艺毕生的执着追求。66岁的史月明是土生土长的高平人,在书法绘画方面富有天赋的他,从叔叔手中接过传承棒,成为史家第三代泥塑手艺人。三十多年来,史月明致力于发展泥塑技艺,从前期作品的重神情形、夸张肆意,到现在形神并茂、表达细腻,他不断学习、潜心研究,走出了一条“耐看、好玩、有寓”的泥塑艺术之路。

  省级非遗古泫泥塑传承人史月明介绍,这件作品叫《红军不怕远征难》,取材于毛主席诗词《长征》的内容。在构思这件作品中,主要体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形。反映的是红军在那种革命战争年代奋力拼搏的精神。

  这是史月明准备拿去参赛的作品,作品中的17个人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挂着望远镜在前方指挥行军的指导员,牵着战马、手握钢枪的普通战士,怀抱婴孩的女红军,丰富的人物形象,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再结合作品中重现的挖掘野菜、照顾伤员、深陷沼泽等细节情景刻画,鲜活生动的红军长征画面呼之欲出。“前面加了个小红军,就使这个作品体现更有灵气、更有朝气。我在结尾处,设计了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在招手,表示后面还有浩浩荡荡的部队,这样也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史月明介绍。

  黄泥化俑,妙技章宜。史月明的泥塑是有生命的。他将鲜活的人物与生动的故事连接重组,再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盎然生机和“长征精神代代传”的独运匠心。正因如此,史月明创作的200余件作品,曾在国家级、省级参展中多次获奖,其中荣获国家级银奖一次、铜奖一次,荣获省级金奖四次、银奖五次、铜奖三次。2017年,“古泫泥塑”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史月明也被授予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好的技艺不能失传。史月明经常跟自己的徒弟们传递泥塑文化的重要性,希望他们能将这门手艺学会、学好、学精,让泥塑技艺传承发展下去。“我经常教导徒弟们要做到‘三心’:进工作室就收心,坐下来要静心,动起手来要用心。有了这‘三心’,就能把泥塑做好。今后我还会继续招收徒弟,把这门泥塑技艺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史月明说道。

  传承之光常在,匠心之火不熄。为了将泥塑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史月明通过非遗进校园、社会实践基地等途径,主持开设泥塑教学课程,吸引青少年对泥塑非遗文化的兴趣爱好。同时,他还利用线上小视频进行教学,和更多人分享泥塑技艺,持续传承泥塑薪火,赓续非遗文化血脉。(祁笛 崔世杰)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