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民生实事专栏

陈区镇:黄梨树下有文章 茶菊田里谋发展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2-06-15 【字体:

  仲夏之日,万物并秀。陈区镇任家庄村的梨园里勃勃生机,一行行梨树枝繁叶茂,梨树下的空地上整齐覆盖着一行行塑料膜,一颗颗小苗正透过薄膜茁壮成长。这些小苗叫茶菊,是今春刚插下的幼苗。在梨园间套种茶菊,黄梨中有菊花味,菊花中有黄梨香,改善了品质,扮靓了梨园,编织出了任家庄村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从200亩梨园种植,再到茶菊的栽培,是党建引领下任家庄村新旧两届干部的初心,是任家庄村乡村振兴之路的实践探索。

  “三个一”凝心聚力闯新路,村庄发展赋活力

  任家庄村地处陈区镇东北方向,与长治市上党区搭界,地理位置偏僻,下辖五个自然村1547人,耕地面积2000亩,是全镇数一数二的耕地大村。前些年有村办煤矿,村民守家在地寸土寸金,小煤矿关闭,煤企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到城镇打工、定居,大量的耕地开始荒芜、撂种,盘活闲置土地,赋予土地新的活力,是摆在任家庄村干部面前的一件大事。

  2019年,陈区镇打造“一镇一业、推进黄梨大发展”的思路在镇村的大力推广下已初具规模,任家庄村借助政策的东风,发展黄梨产业,土地却迟迟难以解决,针对此问题,任家庄村把党员干部队伍思想的统一作为发展的奠基工程来抓,凝心聚力“三个一”,围绕着村庄要长远发展这一目标,党员干部带着一颗初心和一份坚持,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最终流转土地200亩。梨产业落地,以煤创收的偏远村庄成功转身,重新焕发生机。

  “四着力”真抓实干破难题,产业发展促增收

  梨树的生长周期长,梨园起步之初,梨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管理等都需要投入,怎样才能度过无收益期,让地尽其用,以地养地?新任领导班子上台后,任家庄村在以梨园为基础,产业的长远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考量,通过网络查阅、会议研究、实地考察,并请专业人员研究当地气候和土质条件,最终确定试行价格相对稳定、产量高、种植易上手、管理难度低的茶菊与梨树间作套种,着力解决了种植什么的问题。

  套种间作模式,改良了土壤,防止了梨树下滋生杂草,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茶菊当年种当年采收,破解了单一种植前几年没有收益的难题。苗春夏之际种植最适宜,该时段梨树需要施肥修剪,又正值农忙播种时节,党员干部带头,先大家后小家,和村民们一起劳作抢农时,梨树拉枝、施肥修剪、花苗栽植,两手共抓,齐头并进,五月中旬前全部结束,着力解决了谁来种的问题,破解了人手短缺的难题。

  为强化农村党组织对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引领作用,深挖集体经济发展潜力,任家庄村采用“党支部+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以党支部为核心引领,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逐渐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带富之路,着力解决了谁来管的问题。

  栽苗、管护、采摘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试种期大约能带动村30余人就业,并与阳城东王农场签定收购合同,破解了销路和就业的难题。

  茶菊预计亩均收入4000元,效益可观,前景广阔。下一步,任家庄村将成立菊花合作社,带动村民扩大种植面积,同时种植更多的菊花品种,观赏及药用并齐,探索发展菊花加工业、果园加花园特色旅游业,着力在拉长产业链上下功夫,破解产业单一收益的瓶颈。

  “产业+”综合发力共奋进,乡村振兴绘蓝图

  任家庄村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姬氏民居声名远扬,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民居建筑,尚属元代民居建筑的孤例;村内七八处明清四合院建筑依然保存完整;任家庄大石头充满传奇色彩,到处散发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魅力。梨树茶菊,再结合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未来,任家庄村将围绕“抓好党建,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立足于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让产业兴起来,文化活起来,村庄美起来,生活富起来,“实、魂、行”全方位推进,真正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