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平头条

高评丨均衡之光:高平教育何以实现“高峰”与“高原”共舞?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05 【字体:

  在晋东南大地上,有一块教育“高地”——高平市:这里既有高平一中这样的“高峰”持续领跑,带动高中的整体升学率多年稳居晋城乃至全省前列,本科上线率长期遥遥领先;又有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教育矩阵“高原”托底,越来越多的孩子全成长周期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抬升和进步。

  以“高峰”引领“高原”、以“高原”托举“高峰”,高平市的教育正以独特的“双螺旋”模式破局前行,这种“高峰”与“高原”的共生共荣,勾勒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也蹚出了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平路径。我们不禁去探究,高平做对了什么,让更多的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答案藏在高平以“五校五园”建设为牵引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中。

  “五校五园”为牵引的教育高质量建设,是高平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深刻地改变着高平教育生态,有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五校五园”中的“五校”包括高平七中、八中、炎帝中学、十中和特殊教育学校5所义务教育学校,“五园”则包括太华、神农、锦华、百草和新华幼儿园,总投资约12.24亿元,预计新增学位12500个。2023年9月前,“五校五园”中有6所已投入使用;今年9月,再投入使用2所。

  “五校五园”的建设,凸显了高平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的理念,蕴藏了“空间重构——资源下沉——机制创新”三重基本理念,是高平市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是迈向教育均衡的坚实步伐。

  “五校五园”实现了高平教育圈的空间重构。城市发展过程中易出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在高平,高铁新区及开发区教育设施配套滞后,孩子上学路途远、学位紧张等问题突出。按照“城市规划到哪里,学校就布局到哪里”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中心城区——开发区——高铁新区”的“三区联动”发展现状,“五校五园”工程覆盖到高平主城区、高铁新区和开发区,打破了这一困局。在高铁新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逐渐聚集,对教育资源需求渐增,炎帝中学和百草幼儿园在此落地。在开发区,十中与新华幼儿园4轨制形成产教融合示范,能够有效满足周边居民子女的入学需求。

  “五校五园”的建设带动了教育资源的下沉。“五校五园”严格对标省一级学校标准,所有新建学校配备智慧黑板、录播教室、心理咨询室,特殊教育学校设置感统训练室、言语康复室;师资流动更加频繁,通过“县管校聘”改革,2025年轮岗教师占比达18%,城乡教师交流比例提高至1:0.8;课程共享程度更高,依托高平一中教育集团,开发“空中课堂”平台,实现优质课程城乡同步直播,偏远学校学生可通过VR设备参与实验操作。

  “五校五园”的建设和运行更是机制创新的成果。高平坚持高效推进,一手抓保障、一手抓办学。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十四五”以来,高平义务教育财政总投入累计30亿元,并保持稳定增长,其中2024年义务教育财政总投入达6.7亿元。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高出省定标准290元、340元。高平公办中小学班主任、辅导员津贴标准由每月500元提高至1000元;乡村教师补贴保持稳定增长,今年增长50%。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高水平办学,在办学体制上积极改革,统筹优化教育布局,建立了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根据预测结果及时优化整合学校布局。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全了城乡学校结对机制,建成了14个城乡共同体,打造了“高平三中+炎帝中学”办学集团。聚焦农村小规模学校,推进“一乡一校一园”建设,保证了办学水平的整体均衡。

  行稳以致远。教育均衡的核心,是要让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校园,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如今,高平“五校五园”的建设,让每个孩子都更有可能获得公平且优质的教育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追逐梦想。它必定会为孩子们铺就充满希望的未来之路,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