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高质量发展在高平(2016—2025)|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谁持彩练当空舞

来源:高平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18 【字体:

  2018年,全省启动建设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高平闻令而动,历经两年攻坚,2020年9月28日,高平境内52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如一道彩虹在山间蜿蜒,串起乡村美好生活。

  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一路向西,就来到釜山村,这里曾是原釜山乡的中心村,原145造币厂所在地。随着1989年造币厂搬迁,2001年撤乡并镇,曾经的热闹繁华逐渐衰落。

  釜山村村民王德才说:“乡也撤了,人也都分流了,村里就剩下老人,觉得日子过得没有什么希望了。”

  转折发生在2021年,借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开通,高平农投集团看重釜山村绿水青山、红色工业、古建筑群等特色资源,采用了国企引领、社会资本进入、村集体入股、农户参与的模式,打造釜山精品康养片区。

  高平农投集团副经理秦志山说:“我们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改水、改厕、改污提升公共设施,‘路、景、村、业’一体推进,把釜山打造成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标杆村和‘样板间’。”

  如今,白墙灰瓦的古村落,错落有致的棋盘六院,颇具年代感的步行古街,辐射带动了一批乡村旅游业态的发展,昔日贫穷落后的“脏乱差”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寺庄镇釜山村村民张素霞说:“你看釜山现在多热闹,干净又整齐,来玩的人也多。”

  游客李超说:“这里环境特别好,有山有水,设计的互动小游戏充满沉浸感,游玩间尽是惊喜与欢趣。”

  釜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才说:“我们把村里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盘活,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人很多,一天能有几千上万人流量。”

  釜山村探索出“吃生态饭、打康养牌、走共富路”发展模式,通过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激活乡村活力,也为我市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范本。沿着这条生态路、观光路、文化路、致富路,我市规划建设了釜山康养、神农文旅、珐华非遗、铁炉黄梨“四个精品片区”,有景观、有业态、有烟火气,形成了集聚效应,带动全市“十大片区”抱团发展。

  陈区镇铁炉村村委委员王艳艳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通车后,我们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如今守着家门就能挣钱。”

  游客邢梦星说:“今天专程和朋友来到中庙村,我们逛了“八坊·三十六院”,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观看了舞狮、踩高跷等表演,人很多,非常热闹。”

  如今,高平境内5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了7个乡镇(街道)139个村庄、惠及14万群众,更将80个现代农业园区、10处生态旅游景区、18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和23个中国传统村落串珠成链,构建起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卧龙湾景区董事长毕俊强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贯通后,周围环境变好了,交通也方便,吸引了不少游客,还来了很多外国友人。”

  墨西哥友人Diego说:“我第一次来高平卧龙湾,将在这里待一个月。我每天早上在这附近跑步,还去开化寺,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很开心。”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申飞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成以后,极大地改变了现状,推动了我们的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高平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上差异布局,全链条发展“五彩农业”,集聚了白色的猪、黄色的梨、红色的薯、绿色的菜、土色的蛋,农业总产值达40亿元。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路说:“要把52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打造成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示范带,不仅要好看,还要有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红薯、黄梨、蔬菜等产业,做强做大“五彩农业”,用好联农带农机制,要让老百姓增收致富。”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杨鹏说:“今年我们专门成立了推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高平工作专班,继续做好‘后半篇文章’,统筹完善慢行、景观、服务、信息配套系统,做精‘交通+’‘旅游+’文章,把旅游公路打造成为自然风景道、文化旅游路、乡村振兴带、富民发展线,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带横穿、龙行太行;十片抱团、生机勃发;全域创建、乡村振兴,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太行山居图”正在变为现实。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