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镇:文明新风润三甲 宜居宜业暖民心
三甲镇地处高平市区东北6公里处,地域面积39.73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共8327户24953人,近年来,三甲镇高效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得“国家卫生乡镇”“全国文明乡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园林乡镇”“全省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和“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等称号。
优秀文化传承历久弥新
三甲镇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其中国保、省保各1处,不可移动文物近百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4个。
近年来,三甲镇切实加强对中国传统村落和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集中精力建设了邢村珐华艺术馆,擦亮了“社火北庄”乡村名片,培育了马良刺绣、潇璞葫芦画、流连非遗民俗、古泫·汤妃牡丹花茶等非遗文化企业,努力让文化产业融入乡村发展,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精神文明建设如火如荼
三甲镇坚持文化建设与文明实践工作同抓共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热切期望。
阵地建设夯基础。按照“有阵地、有制度、有队伍、有活动、有实效”五有建设标准要求,对我镇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进行建设提升。重点打造完善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三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2个文明实践活动场所和三甲村文明实践站、北庄文明实践站、靳家文明实践站3 个示范性实践站建设。2024年,投资4000余万元的镇文体活动中心建成并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青少年篮球赛。
理论宣讲聚人心。招募文化文艺志愿者,充实壮大镇村两级宣讲团队伍。2021年4月组建了高平市首支“农民艺术团暨理论学习教育宣讲队”,创新“文艺演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文艺活动和理论宣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理论宣讲以及群众文化惠民演出50余场,文明集市活动5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典型示范强引领。积极开展“高平好人”“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2024年,申报“高平好人”1名,评选星级文明户5472户,常住户创评率100%,挂牌率100%,五星级以上文明户5472户,五星级以上文明户占比100%。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乡风民风持续向好向善。
和美乡村创建步履坚实
三甲镇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坚持把“和”与“美”贯穿乡村建设始终,致力打造乡村振兴三甲精品示范片区,让乡村风貌美美与共。
“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面子”。近年来,三甲镇聚焦炎帝大道、太行一号旅游路、村庄道路、沟渠河道、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让镇村面貌从“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变。
“水气路暖”做实乡村“里子”。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推动“水路气”提档升级,18个村有13个村实现了集中供暖、集中供气和供排污一体化,镇区和5个村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民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高品质生活。
“典型示范”涵养乡村“气质”。三甲镇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全力建设传统冶铸强镇、新型甜品小镇、特色农业靓镇,奋力打造内外兼修、品质一流的城乡融合精品示范区。2023、2024连续两年接受山西省、晋城市推广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现场观摩。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下一步,三甲镇将紧紧围绕高平市“一轴一带一廊”总布局,立足城郊特色、根植民生福祉、以文明乡风为底色,以产业兴旺为韵脚,让党建红与生态绿相映生辉,让新农村与新业态和谐共鸣,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力描绘各美其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