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评丨好支书直播助农:数字赋能下的振兴答卷

秋色浸染丹河岸,五彩农业展新卷。金秋时节,高平市推出了“高平好支书与新生代”线上直播助农活动,以丰收节专场为例,3场直播吸引40000余人次观看,销售额突破20000元,粉丝增长超千人,以“线上直播”模式拓宽农产品销路,让高平好农货走向更广阔市场。这些数字背后展现的,绝非简单的农产品“线上吆喝”,而是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从田埂到屏幕,乡土情怀与数字技术的每一次融合,都是这片农业厚土在时代浪潮中主动突围、积极求变的有力写照。
直播助农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农村干部的“角色重塑”与“能力升级”。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组织者和政策执行者,而是成为数字经济的参与者和乡村故事的讲述者。北诗镇北诗午村党支部书记苗素青助力“四明山臻”核桃油走出深山,陈区镇任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飞秉持“做一朵干净的菊花”的理念推广胎菊茶,这些事例生动展现了基层干部把握新机遇、运用新工具的能力。他们将手机变为“新农具”,将直播化为“新农活”。这种转变,既是技术应用层面的突破,更是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的革新,体现了新时代农村干部善用新工具、驾驭新业态的过硬本领。
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充分彰显。马村镇东周村党总支书记连燕霞的心声——“我不想让生我养我的家乡在乡村振兴中逐渐凋敝”,道出了广大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高平市通过系统谋划,将经验丰富的村党组织书记与充满活力的到村工作大学生有机结合,既发挥了“领头雁”的示范作用,又培育了乡村振兴的“新生代”力量。这种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创新模式,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坚强核心。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直播助农的价值远超销售数据本身。“黄色的梨”被讲述千年种植历史,“红色的薯”被展示独特营养价值,直播已成为品牌塑造和文化传播的有力载体。数字化手段突破了地域限制,让农产品背后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得以生动呈现。每一次直播都是对“五彩农业”品牌形象的提升,都是对地域公共品牌影响力的强化。这种从“卖产品”到“塑品牌”的转变,不仅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更为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埋下了精彩伏笔。
下一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把握“流量”与“留量”的辩证关系。直播是有效的推广手段,坚实的产业基础才是长久发展的根本。要推动“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与“五彩农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直播助农的长效机制,以线上需求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确保有持续优质的农产品支撑“云端”市场。唯有如此,数字技术才能在乡村沃土中深深扎根,乡村振兴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靳梦彤)
本页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