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界视点

瓦窑头村:高平革命力量的根与魂

来源:太行日报 发布时间:2021-02-18 【字体:

高平市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瓦窑头素有‘红色瓦窑头’之称,在革命时期,曾诞生了高平四个第一。”瓦窑头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许艳茹介绍,瓦窑头村走出了高平历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袁致和,组建了高平第一个 “中共特别支部”,成立了高平第一个党的外围组织——瓦窑头农民协会,诞生了中共高平历史上的第一个党支部。

  1923年,高平市瓦窑头村人袁致和考入山西省立长治四中读书,期间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接受革命思想。1926年4月,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周玉麟到长治各学校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组织时,介绍袁致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高平第一个共产党员。同年7月,袁致和考入山西大学预科班,在山大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26年12月8日,袁致和受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委派,利用寒假之机,回高平进行建党工作。他在家乡瓦窑头村,联络进步青年,向他们讲解马克思主义,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他向高平群众宣传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号召高平群众行动起来,响应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1927年1月,根据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发展党员的规定,袁致和秘密发展袁凤鸣和李子修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高平县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高平特别支部(简称特支),袁致和任书记,成员有袁凤鸣、李子修,上属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中共高平特别支部建立时,根据党的指示特支成员都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国民党,并利用合法身份,公开发动领导进步学生和农民群众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1927年2月,袁致和联络高平在外地上学的进步青年学生,在县城瑞云观成立了高平留潞学生联合会。在发动学生运动的同时,袁致和召集袁凤鸣、袁凤岐等人在本村玉皇庙成立瓦窑头村农民协会,成为高平特支另一个重要的外围组织。中共高平特别支部一建立,就领导高平人民群众向本县的贪官污吏进行斗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驱陈(县长陈乃蓉)倒刘(劣绅刘干臣)国民革命运动,点燃了反帝反封建的烈火,使高平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927年3月,袁致和调太原南城区委工作,高平特支由李子修任书记,张森林任组织委员,袁凤鸣任宣传委员。5月,中共山西省委成立后,改属省委领导,此时,高平特支党员发展到6人。

  “从1926年到1949年,这里先后涌现出革命先烈近百名,共产党员60多名,参军参战40多名,革命烈士12名,并产生了10多位党的高级干部。”许艳茹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瓦窑头村走出的老党员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高级领导干部,袁致和、袁少华、郭肇修等同志受到过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袁致和雕像

  纪念馆外,是青松翠柏、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区,墓碑上刻的字刚正有力,与革命烈士不畏艰辛,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一同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永垂不朽。

  离开纪念馆,来到瓦窑头烈士纪念亭。这是1946年3月为纪念袁恭安、王德敬、王余勇、王根成、袁修仁、苏占俭、袁五孩7名烈士而建。碑为石灰岩,高240厘米,宽61厘米,厚23厘米。碑首为方形,上刻浮雕双龙祥云图,两边刻有四季花草和军民图。碑坐落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四角亭内,建筑面积30平方米。碑文刚正有力:凡人都有死,但死者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为个人私利而死,则毫无价值;为国家民族而死则才是真有价值,而其精神气节,值得表扬于后世。自日寇侵略我国以来,幸赖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人民抗战,与敌顽坚(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前仆后继,所在皆有。我村抗日干部,为抗战而殉难者,如烈士袁恭安民国三十六年任林县公安局长时,敌人陷城而阵亡;袁修仁、王德敬于民国二十九年在左权县工作,王根成在长子县新华报社服务,苏占俭在敌区工作,均先后英勇牺牲;袁五孩当民国三十四年敌人从我县败退时,在北赵庄围困敌人而阵亡;王余勇在本县工作,到原村与土匪遭遇而殒命。这些为国家、为人民而壮烈牺牲的烈士,实令人感慨追念不已。今者日寇投降,和平实现,我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享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与我诸先烈的牺牲奋斗,是分不开的。现我合村人民,饮水思源,特把诸先烈勒碑,以志永垂不朽。

  近年来,瓦窑头村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迎来别样的新风景。村里投资1500余万元对袁致和、袁凤鸣、王家瑞等革命先辈的故居以及早期革命旧址进行修复,修建了革命学校、红色食堂、旧物展览馆等。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致和广场”景观提升、红旗雕塑等工程,革命烈士纪念馆先后被确定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晋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平市干部教育基地。每年清明、“七一”和烈士公祭日等,都有大量群众前来祭奠英雄。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