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医智慧成功融入基层治理中——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叔和调解法”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远亲不如近邻,墙皮坏了能修补,邻里情砸坏了就难修补了!”在高平市北城街街道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调解员孙智慧和郭奇林正在耐心调解一起邻里纠纷。
宋先生购买了一套庭院房,正当装修之际,一场强降雨过后,因院内下水管道排水不畅,导致积水渗入隔壁路先生家中,造成共用山墙墙皮脱落。自此,路先生以房屋受损为由阻拦宋先生施工,双方多次协商陷入僵局。7月底,宋先生的妻子走进北城街街道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求助。
接到诉求后,该中心立即启动“1+N”联动机制,依托“叔和调解工作法”展开调解:先通过亲友等中间人传话沟通,避开双方正面冲突以缓和对立情绪;再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律师等专业力量“联合会诊”,精准研判事实、厘清法律责任边界;随后调解员带领专业人员实地勘察受损情况,为赔偿与修复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最终“情理交融”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促成和解协议签署。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这场纠纷在10日内成功化解。这背后,正是北城街街道“叔和调解法”与“一站式”机制高效协同的缩影。
作为脉学宗师王叔和故里,北城街街道下辖22个行政村、8个社区及111个小区,总人口5.7万人,是高平人口第二密集的城乡接合部。南北跨度超20公里的特殊地理格局,叠加城乡人口混居、流动频繁等特点,导致北城街街道征地拆迁纠纷、物业矛盾、历史遗留问题等基层治理难题频发。
为破解这一困境,北城街街道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将中医辩证思维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合,创新构建“叔和调解体系”,通过“三部九候”经络治理、“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君臣佐使”协同机制三大创新维度,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传统文化新动能。
“叔和调解法”首先借鉴中医“三部九候”脉诊理念,打造“基层治理三焦诊”,形成“三诊三级三责”治理体系。上焦高位统筹,街道级“一站式”解纷中心配备55名专业人员,依托12345、接诉即办、社情民意等数据资源,生成矛盾预警热力图,实施三级“专家会诊”机制,确保复杂矛盾不上交;中焦动态调控,村社级构建“解纷中心+热线+30个村社调解室”服务网络,创新二级“专科门诊”机制,实现48小时响应率100%,矛盾防止激化率达92%,处置及时率98%,有效控制矛盾升级;下焦网格防御,92名网格员建立“每日流动巡诊”制度,网格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在此基础上,调解团队创新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矛盾症结,通过“望诊·行为洞察”(即观察肢体语言)、“闻诊·诉求解码”(即分析诉求本质)、“问诊·分类施治”(即制定调解策略)、“切诊·根源破解”(即穿透矛盾核心),推动矛盾纠纷从“头痛医头”向“系统施治”转变。
同时,创造性转化中医组方智慧,构建“君—臣—佐—使”四维协同机制,推动矛盾处置向社会关系修复升级。“君”为主调解员,统筹全局,运用“望闻问切”技巧把握矛盾核心;“臣”为法律心理专家,提供专业支撑;“佐”为村社网格员,担任信息枢纽,提前掌握矛盾隐患并预警,调解中配合收集信息,调解后持续跟踪动态;“使”为信任中间人,搭建沟通桥梁,形成“调解—执行—信任”良性循环,巩固调解成果。
“复杂的邻里纠纷,被10天的智慧与温度击破,不仅体现了中医智慧融入基层治理的质效,同时检验了我们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机制的生命力。”孙智慧和郭奇林指着宋先生夫妇与路先生送来的锦旗感慨道,这场调解不仅挽救了一对邻居的关系,更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智慧。如今,北城街街道正将此类案例提炼为“疏导情绪、联动施策、法理交融”的调解工作法,推动“被动调解”向“主动治理”转型。
据统计,自“叔和调解法”推行以来,北城街街道矛盾化解周期缩短30%,复杂矛盾化解成功率提升50%,截至目前,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7件,调解率达95%,群众满意度达90%。(窦育瑶)
本页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