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界视点

​直播架起助农桥 石末红薯香飘万里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09 【字体:

  11月6日,高平市石末乡毕家院村委的院子里热闹非凡,一场红薯分红大会正在举行。毕家院村党支部书记王连山将提前从银行换回的簇新人民币整齐摆放在桌前,手持详细的销售清单,一户一户地高声念着农户名字和分红金额,村民们依次上前核对确认,接过钞票时指尖的温度与脸上的笑容相映,整个大院里满是丰收的喜悦与欢声笑语。

  “没想到分到了10100.4元,真是太高兴了!”农户毕学中在众人的掌声中接过沉甸甸的分红款,难掩激动之情。他感慨道:“多亏王书记想出直播卖红薯这个妙招。今年雨水这么多,红薯皮薄娇贵,最怕浸泡,要不是他,咱们这些红薯怕是要烂在地里,这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

  原来,今年当地红薯喜获丰收,田地里饱满的果实本是农户们的希望,然而连日的降雨却让种植户们心急如焚。红薯皮薄易损,长时间被雨水浸泡不仅会影响口感,更可能直接腐烂变质,眼看着一年的劳作即将付诸东流,村民们急得团团转,党员干部们也四处奔走寻找销路。就在此时,村党支部书记王连山当机立断,决定借力当下火热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为石末红薯打开销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拍摄并发布了第一条推广短视频,视频里没有华丽的剪辑,只有田间地头新鲜出土的红薯和他朴实的介绍,没想到这条接地气的视频迅速在网络走红,浏览量一举突破22.6万,收获1600多个点赞,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询问购买方式。

  短视频的火爆让王连山看到了电商助农的巨大潜力,也坚定了他通过直播拓宽销路的决心。他立刻组建起简易直播团队,开启了第一场公益助农直播。镜头前,他操着地道的石末方言,不疾不徐地回应着每一位网友的提问,从石末乡富硒土壤的种植优势,到红薯软糯香甜的口感特点,再到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句句都是实在话。这份真诚与接地气的表达打动了无数网友。一时间,直播间里人气爆满、订单不断,线上咨询、线下预订接连不断,线上线下销售额很快突破7万元。

  为方便不会线上下单的老年群体和本地市民提货,王连山自掏腰包在高平市区租下一间“石末红薯”线下销售门店。开业第一天,门店销售额就突破千元,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开花的喜人局面。而这份火爆背后,是王连山和村干部们的默默付出:每天凌晨就要对接农户运红薯,白天在门店分拣、搬运、接待顾客,晚上还要熬夜准备直播内容。

  “红薯的销售不是想得那么简单,最大的挑战来自红薯本身。”王连山坦言,红薯皮薄易损,对采摘、分拣、运输和品控都有着极高要求,一旦出现破损,不仅影响顾客体验,更会砸了石末红薯的口碑。为了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王连山亲自带领村干部与党员,每天清晨深入每一片红薯地,和农户一起小心翼翼地采摘、分拣,像筛选珍宝一样挑拣每一颗红薯,剔除破损、畸形、大小不均的果实,再按照个头大小分类包装,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颗红薯都品质上乘。短短七天时间成功销出5万余斤红薯,创下7万多元的销售额。

  随着直播影响力的持续扩大,石末红薯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覆盖了高平本地市场,更引来了来自晋城、长治、河南等地的批量订单和合作咨询,不少外地客商主动打电话联系采购,让这份来自富硒土壤的“甜蜜果实”香飘得更远。

  如今,分红大会的喜庆气氛还未散去,毕家院村已经开始谋划更长远的发展。借着这阵“直播东风”,石末乡党委政府与毕家院村“两委”共同商议,决定系统化推动石末红薯产业升级——搭建标准化直播间,培育本土直播团队,建立从种植、分拣、包装到物流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让小小的红薯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