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镇河西村: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支部赋能集体增收
河西村位于高平市南部,是河西镇政府所在地,紧临高平东站,长晋高速、高沁高速、龙司线、207国道等交通要道穿村而过,全村户籍人口近5000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河西村与交通区位优势严重不匹配的是村集体经济的匮乏。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是河西村新一届“两委”班子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建强组织、推动发展的着力点。今年以来,河西村通过扎实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起底盘点、认真分析研判、千方百计出招、勇于担当实践,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赋能造血,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新路。
高位推进“清化收” “三资”管理挖潜能
新一届支村“两委”从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三资”问题入手,认真梳理、细查症结,针对集体机动地由少数村民免费耕种、不公平不合理,村集体合同清收不彻底、管理不规范,多年的债权债务无人过问等突出矛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宣传发动、科学制定方案,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对“困难户”实行包保清收,由村“两委”其他干部对“观望户”实行包保清收,通过党员带头、干部包户,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对集体经济合同全面整治规范,对债权债务逐笔清收化解,对流失的村集体资源认真统计回收,高质高效开展“清化收”工作。
截至目前,累计收回机动地1188余亩,并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招租,收缴土地承包费42.2392万元;规范合同155份、涉及金额135万元;收回长期拖欠集体债权7.9万元。2021年河西村集体经济收入70余万元,今年仅通过“清化收”行动实现增收50万元,确保了村集体收益的“颗粒归仓”。
支部领办合作社 股金分红增效能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新一届村“两委”在学习取经、集体酝酿、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行敢试,采取干部垫资、集体入股,村民出资、依股分红的方式,筹资118万元领办了高平市三道河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占股10%,村民占股90%)。
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500余亩;与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融合促进分会、高平市甘薯研究院合作发展中草药和甘薯种植产业,探索建立“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合作社现已种植生地14亩、柴胡50亩、酸枣树170亩(套种板蓝根)、红薯300亩,预计2023年产生效益后,为村集体实现年增收10万元;2024年进入丰果期后,为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该合作社可解决劳动力50余人,支付工资20余万元,逐步实现了群众家门口就业、不外出就能分红,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的双重效益。
抢抓机遇上项目 商机孕育新动能
河西村紧紧依托高铁新区的区位优势,盘活土地资源、积极招商引资。近年来,随着河西花园、锦远学府城等住宅小区的建成,河西村人流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新一届村“两委”再次看到了发展商机。
一是将镇区仙河街5.4亩建设用地以集体土地入市的形式,规划建设丹东美食文化广场项目。目前,土地入市已经市政府批准,自然资源局完成联合踏勘,项目设计已完工,正在进行土地评估;建成后营业面积可达6500平方米,可提供各类商贸摊位200余个,超市1处、快捷酒店1处、文娱场所1处,预计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
二是与市供销社积极对接、全力合作,利用河西供销社旧址建设高端购物广场,届时村集体将一次性增收50万元。2个商贸综合体的建设,将成为河西商贸市场的新地标,有效改变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交通拥堵的现状,也为河西村集体增收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建强村,产业富村。下一步,河西村将继续深化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要求,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到产业发展中,实现党建与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产业壮大和农民增收,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农民富”乡村振兴之路。(长平红叶)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