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镇:以炎帝文化为魂 兴人间烟火气息 绘就新时代文明新图景
神农镇中庙村辖656户2100人,耕地面积2200亩,作为中国传统村落,村内现存明清古建44处,因国保级炎帝庙宇——古中庙而得名。近年来,中庙村紧扣发展要求,锚定“以炎帝文化为魂,兴人间烟火气息”的方向,在传承文化根脉中激活乡村活力,在融入生活实践中培育文明新风,正徐徐绘就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图景。
在中庙村的青砖黛瓦间,传统文化的根脉与新时代文明的活力交相激荡。作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以国保级炎帝庙宇“古中庙”为魂,以44处明清古建为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耕中,让农耕文化的厚重、非遗技艺的璀璨与现代文明的新风,共同勾勒出一幅“文化兴村、文明润心”的生动画卷。
守牢文化根脉 让传统技艺“活”起来
扎根神农炎帝农耕文化、晋商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庙村将文化保护作为文明实践的根基。扶持古法制香、酿醋等传统技艺,让省级非遗高跷在田间地头、节庆舞台上焕发活力。村民们既是文化的守护者,也是传承者——老人手把手教年轻人搓制香条、酿制老醋,孩童跟着老师学习踩高跷,文化的基因在日常互动中融入血脉,让古村的“文化记忆”永不褪色。
建活实践载体 让文明新风“融”进来
以“讲评帮乐行”为纽带,把文明实践延伸到村落的每个角落。7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街头巷尾:“丹心小课堂”里,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述古中庙的历史故事;“红领巾小导游”们带着游客穿梭古院,讲解晋商往事;“中医药研学”活动中,村民与游客一起辨识草药,感受神农文化的智慧。古中庙前的广场上,中秋赏月、春节非遗展演等活动常年不断,电影放映、读书分享会让文化生活充盈日常,文明实践真正成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乐参与”的生活方式。
激活文化价值 让文旅融合“兴”起来
秉持“保护为先、活化利用”理念,中庙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八坊三十六院”的修复工程,让明清古建变身文化体验空间:“八坊”里,游客可以亲手参与造纸、榨油,体验传统技艺;“三十六院”中,民宿飘着老醋香,餐厅端出农耕宴,研学团队在古院中学非遗、悟历史。2025年以来,多项系列活动吸引游客超三十余万人次,开发的非遗文创、农产品成了“抢手货”,文化带来的不仅是精神满足,更有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让村民在“守文化”中“得实惠”。
涵养文明乡风 让村落气质“雅”起来
以文化引领乡村治理,中庙村用“评先进、树新风”凝聚共识。“星级文明户”的评选,让孝老爱亲、乐于奉献成为村民的追求;“一约四会”推动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古村巷道干净整洁,明清古建与绿植繁花相映成趣。如今的中庙村,既有“古中庙”的历史厚重,又有“八坊三十六院”的烟火气,更有邻里和睦、文明有礼的新风尚,传统村落的“形”与“神”共同焕发生机。
从守护文化根脉到创新实践载体,从中庙村的蜕变中可见: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化工作的深度融合,不仅让古村留住了乡愁,更让文明成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