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时强调:强化理论武装 狠抓工作落实 转变工作作风 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平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根据开展主题教育安排,近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徐浩以《深入践行“千万工程” 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高平新篇章》为题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市委常委、副市长、统战部部长邢军军主持并提出具体要求,副市长柴应龙、张弩、焦碧琦参加。
徐浩首先从“什么是‘千万工程’、为什么学、学什么”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千万工程”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的理解把握。他指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提出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的实践证明,“千万工程”改变的不仅仅是乡村的人居环境,而且还触及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治理方式及城乡关系。全市上下要深学细悟“千万工程”,从中汲取奋进智慧和力量,总结推广、学习运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建设,精准务实培育壮大乡村富农产业,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奋力推动高平乡村全面振兴。
徐浩要求,要准确把握当前新形势新要求,着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高平模式。聚焦城乡融合,打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主动仗”。抓好城乡规划一体化,坚持城乡一张图,坚定走就地城镇化的路子,加快构建以“一轴一带一廊”为牵引、两翼协同、三区联动的县域内城乡融合“五大布局”。抓好产业发展一体化,坚持城乡一盘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以产业链、专业镇、乡村e镇为抓手平台,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产业发展成为城乡融合的“发动机”。抓好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城乡一张网,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动大供热、大供水、大供气、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让基础设施成为城乡融合的“硬支撑”。抓好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城乡一个样,深入开展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工作,让公共服务成为城乡融合的“粘合剂”。抓好生态文明一体化,坚持城乡一个底色,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让生态文明成为城乡融合的“高颜值”。
徐浩强调,要强化执行力、落实力,在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高平新篇章中交出优秀答卷。要有“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忠诚品质,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途径,旗帜鲜明讲政治,广泛宣传聚民心,狠抓落实强担当,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省委、晋城市委和高平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要有“勇立潮头、敢干善成”的格局气魄,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强政策法规、业务学习,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高效推进。要有“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干事作风,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树立规划意识,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要有“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为民情怀,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方式,下沉服务解民忧,畅通渠道听民意,办好实事惠民生。要有“喊着同一个号子,朝着同一个方向”的强劲合力,唱好“大合唱”,下好“一盘棋”,汇聚干事创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形成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各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市直各单位、市属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同志;27座地方监管煤矿矿长;马村镇党政班子成员;市农业农村局及乡村振兴中心班子成员;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浩包联支部联系点、软弱涣散村支村两委干部参加。(张凯)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