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高平 >> 风景名胜

【文博在线】一眼万年——万寿宫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31 【字体:

  万寿宫又名圣姑庙,坐落于原村乡上董峰村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285平方米。相传元代有一位仙姑,姓马,原籍河北永年,寻访到这里笃意修仙,并在当地为百姓治病疗疾,得到了大家的拥戴。后来马仙姑正襟而死,而世人却常见其“星冠霞帔、步虚往来”,于是修庙祀之。《泽州府志》曾有“元时马仙姑蜕化,今有石椁”的记载。据庙内碑文记载,万寿宫创建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2013年万寿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原村乡副乡长刘晓清介绍说,万寿宫现存三教殿、圣姑殿为元代建筑,其余皆建于清代。二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山门、三教殿、倒座戏台、玉宇石亭、圣姑殿。

  万寿宫的山门别具特色,据说清代在原来窄小的山门上复建的,突出的是它高耸层叠的斗栱,这些斗栱如花朵一样朵朵簇拥,这一设计让古老的建筑意外地显得生机盎然。

  进入山门后紧挨着就是三教殿,该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五铺作的斗栱装饰性很强,不仅在明间出斜栱,正中耍头为龙头形,转角铺作处又见到了力大能抗的“角神”。

  三教殿内东西墙上残存元代工笔重彩道教壁画约5平方米,内容多为诸仙女、参拜的朝臣,面形丰润,衣饰富丽,线条刚劲有力,为建殿时(元代)原作,画技堪与永乐宫元代壁画相媲美,可称稀世之物。

  山西被称作元朝“腹里”,寺观壁画面积1800多平方米,当然我们高平的壁画就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壁画其实也是一扇窗,透过壁画便可以穿凿时空,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挖掘出两千年以来社会、建筑、民俗等等,内容翔实,形同百科宝典。

  圣姑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昂。

  马仙姑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来头?她从河北永年千里寻访到高平,到底是为什么而来的?在庙内留存下来有二十多通石碑,断断续续提供了一些线索。其中在圣姑主殿有一碑帖十分珍贵,为元代书刻,讲述了圣姑大致简历及其成仙得道后显化事迹。

  马仙姑日以修道炼形为事,常常为当地百姓治病疗疾,因“病者得愈,疡者得痊”,受到了当地人的爱戴与尊敬。马仙姑死后,当地人感其恩惠,弟子吴之显趁机倡议建庙崇祀。马仙姑去世后第四年即蒙古太宗十二年(1240年),吴之显牵头创建了仙姑殿。

  有专家学者对庙内遗存至今的二十多通碑刻的研究,大致勾勒出了万寿宫的变迁史,并对万寿宫的宗教功能转化及派系源流作了梳理与考证,进而揭示出该庙与金元时期盛极一时的真大道教派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万寿宫是迄今为止在山西发现的真大道教宫观的惟一遗存。

  从《重修万寿宫记》记载看,马仙姑生于金承安四年(1199年),逝于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享年仅37岁。她辗转千里到高平,也许只在这里生活了十年左右,可就是这短暂的十年时光里,在我们本地的典籍中就记录了很多马仙姑如何惩恶扬善的传说,真可谓是一个奇女子。似乎万寿宫的每个细节都精心设计过,正是这些细节让千年之后的我们赞叹古时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到古时当地百姓对马仙姑的崇敬之情。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