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高平 >> 高平故事

凤和村名由来久 烈士精神永传承

来源:高平市政府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1-03-24 【字体: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正是一代又一代不惧生死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本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介绍的是凤和村祁凤山、吴子和两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请大家跟随记者镜头漫步烈士故里,探寻烈士遗迹,聆听烈士故事。

每一个村都有村名,每一个村名都有一段历史。我市东城街道凤和村的村名,就有这样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凤和村原名城北村,高平1945年解放后,为纪念祁凤山、吴子和二位革命烈士,才将城北改为凤和。凤和村名就是由抗日烈士祁凤山、吴子和名字中各取一字而组成的。

在凤和村西北台地上兴建有一座烈士陵园,这座陵园的纪念碑上详细记录了祁凤山、吴子和两位烈士的英雄事迹。

祁凤山是凤和村人。幼时家贫,读完小学后到河南一家商号当伙计,数年后返回故里,靠耕种几亩薄地养家糊口。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投入共产党领导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开官仓、分盐店等各项斗争,表现突出,于民国27年加入牺盟会组织,同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围城抗日编村村长。后来奉上级命令转移到平顺县,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任游击队指导员。民国31年(1942),祁凤山受上级指派到潞城县敌占区开展工作。当年冬天,他在敌人的封锁区为八路军搞到一批急需药品,正准备将药品向平顺山中转移,因叛徒告密,转移队伍在途中被日军包围,祁凤山当机立断,率几名骨干断后,掩护其他同志携带药品突出重围。他不幸被日军抓捕,押入潞城县。敌人为从祁凤山口中得到八路军及地下党组织的情况,对他进行残酷的折磨。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敌人无计可施,只好将他枪杀,临刑时,他高呼口号,从容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吴子和又名吴福孩,凤和村人。因家境贫寒,幼时仅读了几年小学就被送到河南商行当小伙计。抗日战争爆发时,他返回高平,先在城内“义丰永”银行找了个差事,不久,又回村务农。民国27年(1938)参加牺盟会,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牺盟会秘书,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十二月事变”后,吴子和奉命转移到壶关县开展敌后抗日工作,在日军入侵壶关县后,他积极坚持地下对敌斗争,领导当地群众开展反蚕食、反维持斗争,英勇地坚持了敌后抗战。在此期间,他的新婚妻子(高平县城关张家村人)带着他的幼子也到壶关同他一道进行抗日工作。民国31年(1942)年冬,他在壶关县西柏林村进行抗日活动中,被敌人包围,在率众突围时,壮烈牺牲。他的妻子也在这次突围中不幸遇难身亡。

抗日战争胜利后,家乡人民为纪念祁凤山、吴子和二烈士,取祁凤山之“凤”与吴子和之“和”,把沿袭数代的“城北村”改为“凤和村”,并在村里为二位烈士建立了纪念牌。

2008年3月,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进一步保护好革命遗址,凤和支村两委投资80万元,在原址上开工扩建烈士陵园,于2009年10月竣工。扩建后的烈士陵园占地2100余平方米,四周绿化面积11400余平方米。新建门楼气势雄浑,深沉凝重,纪念碑立于陵园中心,高6米,巍然屹立,荡人心灵,四周有汉白玉栏杆相围。纪念碑后的东西两侧是烈士墓,东面为祁凤山墓、西面为吴子和和杨其顺墓。陵园内四周绿草如茵,红花辉映,色彩纷呈。陵园风格简洁朴素,肃穆庄严,成为凤和村民及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每逢清明时节,支村两委都要组织村民及学校师生前往凭吊祭奠,传承烈士遗风。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