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高平 >> 高平故事

读懂“桑皮纸”,从长平说起

来源:太行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27 【字体:

  “非遗之美,生活即道!”2月18日上午,“桑韵书魂”2023首届“长平杯”桑皮纸书画大赛作品开展仪式举行,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

  中国画历史悠久,桑皮纸背负传奇。两个文化瑰宝交会、相融于一体,绽放时代艺术之光。据了解,自2022年11月以来,在省、市文联倡导下,北京、山东、河南等15个省市书画名家欣然命笔,作画于长平桑皮纸上,共同成就了300余幅桑皮纸书画佳作,并从中精选了162幅作品集中展出、出版画集,旨在促进晋城桑皮纸这一古老技艺得到更好传承与创新。

  永禄桑皮纸,源远流长

  桑皮纸是中国传统的书画用纸,自汉代造纸技术发明后,就有用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张的历史记载,故又称作“汉皮纸”,历代书画名家都曾使用桑皮纸创作过留世名作。

  “2002 年故宫修复古画,让古老的桑皮纸重现天日。”省文联党组书记李斌说,桑皮纸是人类纸业的“活化石”,质地坚韧、承拉力强,故宫倦勤斋破旧墙壁上的巨幅通景画就是在它的保护下,抵御住了200多年岁月更迭和四季变化。

  我市栽植桑树历史悠久,是北方最大的蚕桑基地,为桑皮纸的制造提供了充裕的原料保障,鼎盛时期,县县都有桑皮造纸,其中数高平永禄地区的造纸最多、最好,当地把桑皮纸也叫“永禄纸”。关于长平桑皮纸的起源,目前尚无明确记载,但“长平之战”发生地永禄乡遍布乡间的仓颉庙、蔡伦像,是古老桑皮纸的密切边接度,足以支撑它来自远古。此外,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讲述了许多平民智慧,书中就有活字印刷和纸张的记载,而且,永禄韩王山一带流传的造纸法与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载完全相同,想必是一脉相承。

  另据文献记载,山东曲阜纸坊村的桑皮纸制作技艺始于北宋年间,而该村掌握桑皮纸制作技艺的郑氏、乔氏两家就来自山西。

  “我对长平的认识,来自两件文物,一件是仓颉庙,一件是桑皮纸。”原《中国青年报》记者郭建光善于田野研究,善于从对物的研究转向物背后信息的连接。他说,纸是文字的载体,永禄乡韩王山一带遍布乡间的寺庙、塑像、碑刻,都在诉说“桑皮纸”古老的故事。相比宣纸,桑皮纸更融于人间烟火,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便是用它来刻印的,上等桑皮纸用作书画,中等用作食物包装纸,粗制的则可用于糊窗、制伞、做皮靴辅料等,长平桑皮纸称得上“老字号”。

  古老技艺,蕴含文明密码

  “桑皮纸在传统书画创作、古画修复方面是其他机器产品所不能替代的,它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尤为重要,保护桑皮纸古老技艺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李斌在《桑韵书魂》画册序言中写道。

  那么,制作一张桑皮纸,需要几道工序?

  “桑皮纸制作分备料和制造两个阶段,总共经过剥皮、浸润、捡皮、灰沤、化穰、洗晒碾料、打浆、捞纸等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桑皮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人王志宁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正是他在纸槽间“倔强”地坚守,才留住了桑皮纸手工制作这一千年技艺。

  “捞纸是一项技术活儿,要用心感受力度,用耳倾听纸浆池里水的流动,以此判断纸浆沉淀的快慢、厚薄。”在市美术馆内,王志宁现场为观众表演了捞纸技艺,只见他将竹帘平整地放置在捞纸架上缓缓浸入纸浆池里,上下摆动两下,然后双手一抖,平稳地将捞纸架提出水面,帘上瞬间沉淀了一层薄厚均匀的纸浆。

  王志宁说,桑皮纸整个造纸工艺流程一般20多天,全手工操作,纸张的均匀、厚度、添加药水的分量等要领基本上靠经验、眼力、熟练度等掌握。

  从数十张桑树皮到一张桑皮纸,蕴含着诸多人民群众共同的思想智慧、价值观念和文化基因,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特殊传统技艺和实践技能,对当地文明或生活有过广泛影响。

  据《高平县志》记载,永禄乡一带居民自古以来多以制纸为生,明清时期永禄纸是岁贡的重要物品之一。民国时期,仅永禄村就有造纸池120多个,从业人员350多人,日产纸2500多张,畅销本省及河南、河北等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永禄纸被用来印制报纸和账簿等。1946年,边区政府在永禄村南岱王庙创办造纸厂,设造纸池24个,有130名工人,产品主要供《新华日报》太行版和太岳版使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冀边区政府曾用永禄纸印制“冀南”钞票,广泛流通于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永禄人民为保护民族工业,永禄纸全部停业。直到2002年,桑皮纸因故宫大修而受到世人关注,2006年该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中,桑皮纸生产工艺流程蕴含着诸多科学原理和文明密码,其生产工艺也折射出先人们生产生活的一种状态和发展进程。

  揭开面纱,步入崭新时代

  “传承好发展好桑皮纸文化,要从三方面做起,一是讲好桑皮纸故事,二是制作工艺流程要严谨,三是多挖掘研发相关文创产品。”2023 首届“长平杯”桑皮纸书画大赛专家笔会暨桑皮纸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上,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楠开门见山。

  书画大赛中,桑皮纸上的中国书画作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还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的技法,书法作品有楷书、行书、草书等各书体,如无言之诗乐,古朴又清新。

  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畅所欲言,给予长平桑皮纸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桑皮纸最大特点是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耐拆度高,着墨后黑白灰层次分明,很好用。”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国柱表示,希望纸的篇幅能再大一点,方便艺术家创作。

  王志宁边听边记,信心满满。目前,王志宁已在永禄乡成立了“古法桑皮纸文化传艺坊”,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复兴这门工艺,保持历史鲜活。

  “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发古法造研学旅游体验、纸乡民俗等活动,结合旅游和研学,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门古老技艺。”面对国家对非遗文化的大力支持,王志宁表示信心大于压力。他将携手山西马远文化公司,在推动桑皮纸平实发展基础上,不断做一些有益新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中,我市一大批“90后”书法新秀脱颖而出,他们更善于把生活美学融入艺术创作中,在实用基础上发挥独特艺术个性。

  “百姓日用即道,非遗文化就是要见人见物见生活。”90后的何聪、杨硕均在大赛中获奖。他们表示,今后,将结合晋城实际,通过将桑皮纸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质与现代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创作更多佳作,更好服务于当下群众的文化生活。(杜艾戎)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