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人赵海真:巧手妙琢 “枯木”逢春
灵动的小鹿、勇猛的老虎;达摩悟道、仙女飞天……一截枯树干、一段老树根,经过赵海真的妙手打磨,就幻化成了一件件别具韵味、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品,让朽木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今年70岁的高平市河西镇仙井村根雕艺人赵海真,16岁初中毕业后,就跟着村里做木工活的邻居老伯伯学手艺。
有一天,他无意中在丹河岸边发现了一根奇特的枯树根,外形酷似一条小鳄鱼。
从小就喜欢绘画的赵海真,小心地将“鳄鱼”带回了家,并为其刻上了黑溜溜的小眼睛,“鳄鱼”更加活灵活现,很是喜人。从此,他迷上了根雕艺术。
“进入21世纪,冲击很大,外面的家具款式多,价格便宜,谁还要木匠去做呢!饭碗没了。”于是,赵海真转型做根雕,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活好歹跟木匠活儿沾点边。
没有拜师学艺,就是凭着一腔热爱和一股韧劲,赵海真这一干就是20多年。
根雕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每件作品都需要根雕艺人将材料依据自然形态和天然质地依形赋意,对根料上的树瘤、孔洞、枝杈、畸变和纹理等进行巧妙构思,才能化腐朽为神奇、赋枯木以生命。
在赵海真的根雕工作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几十件根雕作品,飞禽走兽、人神形象,千姿百态,有的俏皮可爱,有的寓意吉祥,有的蕴藏禅机。
“根雕创作不易,一件根雕作品首先要有好的构思,然后才能选料。经过选料、干燥、去皮、水浸、雕琢、抛光、上色、命名8个步骤,一件根雕作品才算完成。”赵海真坦言,根雕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心血。
为了自己的根雕事业,这些年一有时间,赵海真就跑到牛山、莒山、高庙山、米山和地塄边坡去溜跶,寻找中意的原材料,有的根雕作品由于木料的特殊性,如檀木、榉木、阴沉木等,制作步骤繁多,甚至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双鹤交颈——嘤其呜矣,求其友声,吾汝无猜,不鸣即应”“神龟献寿——寿比南山松,福如东海水。神龟来献寿,托桃顶礼拜”……
赵海真为创作的每一件根雕艺术品都取上形象的名字,并配以“诗词”进一步丰富其艺术内涵。谈起心爱的根雕作品,赵海真侃侃而谈。
对于未来,他也早有了自己的打算:“今后,我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学学网络直播,为根雕代言,为我们农村代言。”(郭玉印)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