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高平好人

【2019年高平好人】孝老爱亲

来源:高平市政府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1-04-28 【字体:

赵三维,男,51岁,高平市河西镇北岭村人

  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为了照顾好因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十几年来他省吃俭用,夜以继日守护在母亲身边,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给母亲洗衣做饭,洗脸梳头,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在他眼里照顾好老母亲是天大的事。再苦再累他都不嫌,总是跟别人说,如果没有老母亲哪有咱的今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把母亲照顾得细致周到,邻居们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由衷地称赞他是孝老爱亲的好榜样。2018年,赵三维荣获河西镇“十大孝星”称号。

常志荣,男,52岁,高平市河西镇牛庄村人

  “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是常志荣的心声,更是行动。二十五年来,面对种种困境,常志荣就像一头孺子牛,默默地将整个家庭的重担扛在肩上,无微不至照看因病成为植物人的老母亲,风风光光送小妹出嫁、圆圆满满为父亲送终、含辛茹苦抚养儿女长大成才。无论盛夏寒冬,他始终将母亲的健康和冷暖放在心间,随着季节变换及时调理饮食,每天按时给母亲洗衣喂饭、热水泡脚……小事显温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真谛,给子女及周边群众树立了“至善至孝”的榜样,成为方圆几十里妇孺皆知的孝子。

张雪文,男,37岁,高平市马村镇东周村人

  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许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然而张雪文却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2011年母亲突发脑溢血,祸不单行,2014年老父亲病倒,身体右侧偏瘫。面对生活的阴霾,他没有抱怨,而是用自己的意志支撑起这个家。每天早晨他早早起床,就给父母洗漱、做早饭,照顾双亲的吃喝拉撒。他说:“通过这几年的陪伴,深切地认识到照顾年迈失能的老人就是一场修行。虽然是简简单单的日常小事,但修的是耐心、细心、孝心、善心。”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他用曾经父母爱子女的方式,去关爱父母。他平凡的举动酝酿不平凡的爱,演绎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2018年,张雪文获得马村镇“文明新风”好人称号。

李振峰,男,36岁,高平市马村镇永安村人

  “身残志坚,孝老爱亲传佳话”。他是家中的独子,是全家人的希望,虽遭遇横祸身体残疾,但乐观开朗,积极向上。2008年元月母亲突发脑梗卧病在床,同年父亲查出肺结核晚期,妻子则有轻微精神分裂,寡言少语。家中里里外外全靠他一个人支撑,忙完农活忙家务,白天侍奉老人、照顾妻儿,晚上到煤矿送餐维持生计。面对从早到晚的忙碌辛苦,他始终乐观面对,他说:“我有老婆有孩子,有完整的家,有手有脚,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邻居心中的德孝榜样,是父母心里的好儿子,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更是孩子心中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武庄叶,女,68岁,高平市马村镇掌握村人

  常言道“巾帼不让须眉”,马村镇掌握村的军嫂武庄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个观点。她的丈夫曾是一名军人,1976年因为支气管扩张复员回家,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从不喊苦叫类,也不打退堂鼓。大集体时期,白天去生产队完三个人的工,一个人挑三个人的谷、割三个人的蒿、砍三个人的松柏枝,中午还抽空回家做饭、照顾病人,一点没有空闲。四十多年里,丈夫无数次犯病,她日夜守在身边照料,含辛茹苦地照顾家人孩子,靠一己之力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幸福。

赵书伟,男,41岁,高平市北诗镇兴隆村人

  三代同堂,本该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场面。可对赵书伟来说,命运却仿佛和他开起了玩笑:在整个家庭其乐融融时,父亲意外煤气中毒成为植物人,他虽然尽心照料,可三年后父亲依然撒手人寰;自己外出打工遇车祸停工一年;母亲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这一连串的打击,都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耐心细致地服侍老人、尽心抚养女儿,即使生活困苦,他依然乐观生活,不向命运屈服。他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担,孝老爱亲,用真情演绎着世间的大爱,得到了周边村民的一致称赞。

张国香,女,57岁,高平市石末乡北张寨村人

  张国香,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家庭的儿媳。婆婆体弱多病,小姑子又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每天的生活起居都由她来打理。每天她都悉心照料婆婆和小姑子,给婆婆喂饭敷药、擦洗按摩,给小姑子做饭洗衣、梳头擦脸,一陪就是30多年。朝夕陪伴、点滴关爱,婆婆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逢人便夸:“媳妇好啊,看不到媳妇的影子,心里就像少点什么”。 她用真诚的心和真挚的爱对待家人,用朴实无华的实际行动传承着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孝亲之歌。

 闫志霞,女,29岁,高平市石末乡王庄村人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有这样一个儿媳,名叫闫志霞,她婚后将彩礼全部返还丈夫家中,而且还把自己攒的一万多元拿出补贴家用;公公遭遇车祸,她四处筹集医药费;住院期间,为公公清理积痰、擦洗身子,她日夜陪护,以致操劳过度遭遇流产。同病区的病人、护士都夸老人家中有位胜过女儿的好儿媳。面对瘫痪在床的公公,咿呀学语的幼儿,闫志霞没有退缩,服侍老人、抚育儿女,每天忙得团团转。她的辛勤付出左邻右舍都看在眼里,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

张先平,女,56岁,高平市寺庄镇小会沟村人

  张先平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结婚30多年来,一直对腿脚不便的婆婆照料有加,嘘寒问暖,近几年来更是端水喂饭,从无怨言。家里新添了未满周岁的幼儿,她忙里忙外,还要兼顾农活。虽然自己也患有心脏病,但忙起老人孩子的生活,就忘了自己的病痛,再忙再累,她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邻里她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对待集体公益,她积极主动,从不推脱。提起张先平,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邻里街坊无不称赞她“人好心善又能干”。

 王晚珍,女,51岁,高平市南城街道汤王头村人

  王晚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的感情生活中也许从未有过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但她却用近30年的相爱相守默默践行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刚结婚不久,她的丈夫在运输货物途中遭遇意外,不幸下肢瘫痪。她没有逃避,而是继续陪伴在丈夫身边。她一边安慰遭受厄运的丈夫,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穿衣、喂饭、擦身、按摩……一边抚养女儿长大成人,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27年。即使家中一贫如洗,她都没有过放弃的念头,而是靠当环卫工辛勤挣钱,靠自己的勤劳和坚持营造了小小家庭的温馨港湾。

 秦素梅,女,46岁,高平市北城街道王降村人

  秦素梅只是一名普通的村民,但她勤劳俭朴、孝敬公婆、教子有方,收到村民的一致称赞。在与丈夫结婚成家后,得知家里欠着外债,她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陪嫁钱用来还债。1997年公公突发疾病去世,2000年婆婆又患了脑血栓、糖尿病,十几年来多次住院治疗,秦素梅忙里忙外,寻医问药,把婆婆侍奉得十分妥帖。再忙再累她从不抱怨,也从未与婆婆拌过一句嘴。她一人包揽了所有家务,还要下地劳动,抚养孩子,虽不会讲多么高深的道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了家风家教。她既是好女儿,好儿媳,又是好妻子,好妈妈,她的一举一动也深深地影响了两个儿子,他们敬老爱幼、勤奋刻苦,很好地继承了家庭美德。

 任俊玲,女,46岁,高平市北城街道王何南村人

  任俊玲从小被抱养到王何南村,她与父母姐妹之间虽无血缘关系,却有着深厚的情感。结婚嫁到婆家后,她仍然把养父母家作为自己的娘家,常来常往。养父自2000年因病致瘫,生活不能自理近20年,婆婆身体状况也不好。为了照顾好两家老人,任俊玲没有像同龄人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而是像个陀螺一样来往于两个家之间。打理家务,给老人喂饭、穿衣、洗漱、陪老人晒太阳、散心……逢年过节,她总是把两家老人聚在一起,老人的生日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无论是对养父母还是公公婆婆,从不厚此薄彼。这样的生活辛苦枯燥,可为了让老人在舒适、幸福中欢度晚年生活,她甘之如饴。任俊玲曾对父亲说:“爸爸,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

  赵牡丹,女,32岁,高平市陈区镇王家大队研学村人

  赵牡丹是苗苗幼儿园教师,爱岗敬业,曾获高平市“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2010年父亲被确诊为直肠癌后,她东奔西跑联系医生为父亲做手术,术后悉心照料,不敢有丝毫怠慢;婆婆身体不好,患有甲状腺和心脏病,腿脚行动也不便,她勤俭节约,给老人买来营养品和药品,时常带婆婆做检查,下班回家把所有的家务做得井井有条。2017年公公患胃癌,她与丈夫二人相互扶持鼓励,陪公公做手术、接受化疗。公公日常照料她都亲力亲为、任劳任怨。期间父亲病情复发,她更是小心谨慎,和父亲聊开心的事情让他心情愉悦,上网查阅食谱,烹制营养套餐,想办法提高父亲身体免疫力。生活的苦难没有打倒她,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公公婆婆,只要他们需要,无论自己多忙多累,她总是第一时间到赶到,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演绎着人间真情。

李荣平,女,54岁,高平市米山镇董寨村人

  李荣平7岁时父亲意外去世,幼年的不幸经历使她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2010年丈夫突发脑梗,此后便无语言、行动能力,母亲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每天都得吃多种药物控制病情。一个是长期患病的母亲,一个是半身不遂且神智痴呆的丈夫,在别人眼中或许都是“累赘”,可她始终不离不弃。作为女儿,她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总是把营养可口的饭菜给母亲,把剩菜剩饭留给自己;身为妻子,她无微不至地照料丈夫,翻身、擦拭、按摩身体,一天也不间隔。为了贴补家用,她开小门市部、骑电动车到村镇集会上卖小吃,为高铁工地做饭,每天不辞劳苦往返于工地与家之间。她还一个人耕种9亩农田,每到秋收时节都是自己一个人开三轮车收秋。她用爱心与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正含义,周边村民无不交口称赞。

冯富肉,男,63岁,高平市河西镇官庄村人

  冯富肉的妻子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癫痫等疾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八十多岁体弱多病,腿脚也不灵便,靠拄着拐杖艰难行走。20多年来,他每天要给妻子喂饭、洗头、剪指甲、翻身,给孩子们做饭洗衣,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晚上还要给他们补习功课,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里里外外的家务活和农活全部落在他的身上。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他学技术建大棚种上了蔬菜,每天天不亮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到批发市场卖菜,上午回来接着忙家务,下午又一头扑到地里干农活,有时候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他是村民眼中的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更是孝老爱亲的好榜样。2018年冯富肉获河西镇“十大孝星”称号。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