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故事我来讲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第六期:桑蚕与缫丝织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庆祝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切实保障少年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少年儿童节约粮食以及知农爱农意识,加快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化风成俗,坚定青少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共青团高平市委、高平市少工委、高平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了六期主题为“丰收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系列视频。
视频中,来自各个学校的少先队员走进田野乡间,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也带我们沉浸式感受了一番丰收背后的文化与传承。
“丰收故事我来讲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
第六期 桑蚕与缫丝织造
讲好丰收故事,传承农耕文明。“丰收故事我来讲”第六期:来自东方红小学的三名红领巾讲解员,走进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吉利尔潞绸文化园。
丝绸,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黄帝的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山西丝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从嫘祖教民育蚕到潞绸“衣天下”的鼎盛,潞绸见证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成为中国丝绸文化的重要部分。因太行山特有的优质蚕茧原料,丝绸品质上佳。潞绸作为山西丝绸业鼎盛时期的代表,历史上曾与杭缎、蜀锦齐名,名列中国三大名绸之一,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丝织品。
太行山的蚕茧,个大洁白,一年只产2季。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等地理气候条件,培育了优质的桑树。桑叶本身长得好,蚕宝宝吃得好,吐的丝自然更好,而且出口即干,不易有黄斑茧,所以太行山上的蚕茧无论从抽丝长度上还是品质上,都是上等的。蚕茧通过碱水膨胀就可以拉制成这样一个个蓬松的蚕帽,后期就可以作为蚕丝原料进行使用。为什么说是碱水膨胀呢?是因为蚕丝本身呈弱酸性,只有通过这样的工艺才能松解它表面的酸性粘液。
潞绸织造工艺分为原料选用、经丝、纬丝、织机装造、纹制设计、纸板制作和织造等,每一步都非常关键,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细致。
这里保留了潞绸手工点意匠、分层染色的独特技艺,同时结合现代的设计进行创新,用手中的“经纬线”秉承工匠精神,发展潞绸文化。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