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全面发力建设法治政府 以法为基助推转型发展

市司法局:创建“八+”模式 夯实惠民工程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8-23 【字体:

  为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质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市司法局创新性推出了“专业+辅助、定时+常规、静态+动态、法援+矛调、线上+线下、研判+联动、跟踪+回访、通报+约谈”“八+”服务模式,助推公共法律服务高效开展。

  一、“专业+辅助”,实现了“多元立体化”的队伍结构

  以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专业人员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主体力量,将司法所工作人员、辅助人员、村(社区)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吸收纳入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作为辅助力量,实现了“多元立体化”的队伍结构,积极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二、“定时+常规”,实现了群众对法律援助“全时空、全天候”的需求

  确定每周三由值班律师(法律工作者)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定时坐班,其余时间由网格员、法律明白人提供常规法律服务。通过“定时+常规”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群众对法律咨询“全时空、全天候”的需求。

  三、“静态+动态”,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承诺

  通过与民政、残联、妇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协作,建立法律援助精准识别库,对上门群众通过精准识别库进行“静态”识别,简化程序,取消证明,实现精准施援。对不在库里的群众实施“动态”机制,组织力量下沉到村(社区)进行核查,做到应援尽援,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承诺。自去年建立识别库以来,目前共有识别对象7200人,通过识别库,为43名援助对象提供了精准法律援助,极大的方便了有法律需求的困难群众。

  四、“法援+矛调”,实现了“多件事,一次办”的目标

  推行“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联动模式,打破以往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格局,实现力量互补,深度融合。既有效解决了人手不足、力量薄弱问题,又整合了力量,实现了“多件事,一次办”的目标。

  五、“线上+线下”,构建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依托线下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同时在线上开通法律服务专线,由值班律师随时解答群众咨询,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服务”。

  六、“研判+联动”,实现了“内外运行机制”畅通

  建立了与法、检、公、工团妇青等部门的联动研判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法律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值班律师派驻、刑事辩护指派等事项。对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的人员,及时进行约谈通报,实现了“内外运行机制”的畅通。

  七、“跟踪+回访”,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最大化

  加强律师案件办理监督,对于案情复杂、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的重大疑难案件,实行集体讨论、跟踪督查、结案审查。坚持案件评查规范化和质量检查常态化,坚持每季度进行回访,了解案件办结情况、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最大化。

  八、“通报+约谈”,确保了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通过系统点名、电话抽查、问卷调查、实地督查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工作研判会议,及时通报,形成了“日反馈、周通报、月总结、年考核”工作制度;对完成任务排名末位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主任进行约谈,连续两次被约谈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将与该所解除聘请合同,淘汰退出,建立了良性运行机制。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