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人民法院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高平市人民法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实践,认真履行审判工作职责,秉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8686件,审执结8664件,审执结率99.7%;服判息诉率93.44%、审限内结案率100%、执行到位率44.85%,多项指标位居晋城市前列。被晋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平安创建领域先进集体”,被晋城中院表彰为“2024年度先进集体”。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法治建设根基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将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院长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四个亲自”要求,把法治建设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考评。充分发挥院党组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表率作用,定期听取法治建设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精心制定2024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完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修改《高平市人民法院落实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清单》和《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为法治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和制度遵循。
(二)强化思想武装,树牢法治意识
积极推动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召开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42次。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通过集中培训、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法治工作相关重要精神,保持党员法治教育常态化。持续推进干警学法用法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利用专题培训、学习强国APP、“山西干部在线”等平台,加强干警对宪法法律、党章和党内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干警法律素质和普法能力,为法治建设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三)深化府院联动,凝聚法治合力
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切实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针对项目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开通绿色通道,不断加强府院交流沟通,探索建立多部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调化解模式。强化司法建议功能,发出司法建议书4份,行政机关回复率100%,做到“件件有回音”,有效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2024年,高平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19件。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审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暴力型犯罪47件。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3件。护好群众“钱袋子”,依法审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3件。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理念,依法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1件,为平安高平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发展
依法惩治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2024年审结涉企纠纷2500余件,推动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坚持依法快立快审快执,审慎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严禁超范围、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企业和个人正常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深化“三合一”审判模式改革,建立专业环资审判团队,在寺庄人民法庭挂牌环境资源审判法庭,在中国传统村落寺庄镇釜山村挂牌釜山巡回审判点,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三)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
入驻高平市社会治理中心,主动将司法权的行使及解纷功能的发挥嵌入到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之中,逐步形成“社会解纷在前、法院诉讼断后”的争议解决格局。积极拓展“法院+”模式,在原有的法院+人社局、法院+工会、法院+妇联的基础上,持续拓展“朋友圈”,今年与金监局高平支局搭建了金融纠纷多元防范化解机制,与市住建局共同成立了“高平市住建领域矛盾纠纷调解室”。强化诉调对接,与高平市司法局、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形成诉调对接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满足群众高品质司法需求
(一)强化民生权益司法保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妥善化解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24年审结民事案件5039件。妥善处理婚姻家庭纠纷,发出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完善涉诉未成年人权益的特别保护方式,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民生权益。加强国家赔偿审判和司法救助工作,落实当赔则赔、应救尽救、把好事办好理念,今年,高平市人民法院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165962元。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司法审判,以公正裁判引领良好风尚、树立价值导向、倡导行为规范。
(二)优化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持续擦亮高平市人民法院国家级“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品牌,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深入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便捷指数和幸福指数。
(三)加强普法宣传,弘扬法治精神
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重点开展了防范网络诈骗、非法集资诈骗、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以及生态保护、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20多个主题的40余场普法活动,累计发放宣传彩页、宣传册超10000余份,惠及群众5000余人。开展各类培训102场1684人次,推送普法信息610余篇,有效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四)健全执行长效机制,提升执行工作质效
拓展深化“三晋执行利剑”集中攻坚成果,不断扩大网络查控范围,强化冻结、扣划功能。用足用好失信名单、限制消费、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加大对抗拒执行、阻碍执行行为的惩治力度,推动形成“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强大合力。持续打造集约化的执行服务中心,坚持执行立案事项“一站办理”、案件进程“一览无余”、案款发放“一键到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虽然高平市人民法院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干警对学法普法工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尚未完全入脑入心。少数干警在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智慧、法治手段的能力不够,对新型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存在畏难情绪,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审判执行过程中,有的干警法言法语过多,缺乏通俗易懂的表达,存在裁判文书说理不透彻、不充分、不易懂的问题;个别干警做群众工作时缺乏换位思考意识,释法明理不够耐心、细致、全面,司法温度传导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建设效果。
三是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面对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在普法宣传中仍存在“重传统形式、轻数字赋能”的倾向,对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传播载体的运用不够充分,法治宣传教育的精准性、互动性、实效性有待提升;司法公开的深度广度与群众期待仍存在差距。
2025年,高平市人民法院将坚持整体协同理念,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系统布局,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司法职能深度融入依法行政全链条。秉持法治护航发展的政治担当,通过机制优化、效能提升、责任压实三大抓手,确保法治建设目标任务在司法实践中落地见效,为高平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高平市人民法院
2025年2月28日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