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高平 >> 风景名胜

《山西古建筑档案》:山西高平团东清化寺

来源:《山西古建筑档案》 发布时间:2024-01-15 【字体:

  团东清化寺位于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故里高平市北13千米处,原有上中下之分,上寺在羊头山山腰,已毁;中寺为新建,今称神农庙;下寺在山下神农镇内团东村。据寺内明嘉靖乙丑岁(1565年)石碑记载“团池之东,有寺曰清化,名刹也,建自李唐,迄于今历有年矣……”说明清化寺创建于唐,至今至少已有1100多年历史。寺内七佛殿前檐西侧散落的残碑载“……成化己丑……繱其纲领需钱于十方暨院主法安遂成七佛一殿……计出家资□木复营诸天殿一座,由是殿宇峥嵘”,可知诸天殿、七佛殿均建于明成化己丑年(1469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水陆殿记》碑载“……寺有水陆之设其来久矣……是殿也始于弘治年,高祖义官牛威喜输储积创造殿宇……沿及万历二十二年,年数久远,庙貌倾圮……取先人之所已建者而一新之……”说明寺内水陆殿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如来殿明间脊檩下随檩枋上、屋顶脊刹正中位牌上均有元、明、清时期重修的相关题记。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清化寺内罗汉殿、阎王殿南侧建筑被拆除,原来的四进院落变成目前三进正院、两进偏院的建筑布局。

团东清化寺总平面图

  该寺原为独立寺院,集祭拜、留宿功能于一体,是展示山西晋东南地区宗教文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及实用功能的寺院古建筑群。1996年1月12日,清化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高平市政府委托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对团东清化寺进行了全面修缮。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团东清化寺整个寺院因地势而建于村中的高地上,坐北朝南,规模宏大,三进正院,两进偏院。正院东西宽40.34米,南北长78.26米,占地面积2401.95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有如来殿、三佛殿、七佛殿,院落两侧设厢房、配楼、禅堂等建筑。其中如来殿为元代遗构,七佛殿为明代遗构,三佛殿台基为元代遗物,水陆殿、诸天殿为明代遗构,其余建筑均为清代遗构。

团东清化寺鸟瞰

  七佛殿

  位于团东清化寺中轴线最北端,建在高1.08米的石砌台基上,坐北面南,面阔五间14.55米,进深两间7.84米,高10.37米(室外地平至脊刹顶),建筑面积165.52平方米,占地面积189.38平方米。台基为须弥座式,束腰部分设十块丁砌石连构,每侧中部有三块高浮雕狮头,正中一块狮头有壁体向外微微探出,神情羞涩,两侧狮头则向中部观望,这与高平二郎庙戏台台基(金代)、高平清梦观正殿台基(明代)做法极为相似,展现出高平一带早期建筑台基的风格及沿袭情况。

  梁架共设四缝,两山由墙体承载。梁架结构为前双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单檐不厦两头造。双步梁前端由前檐柱头科斗拱承托,后尾与五架梁叠压,由金柱头及柱头斗拱承托。梁中部立设金瓜柱,柱头设平盘斗托单步梁头,再上设替木承下金檩。后檐下金檩由五架梁背瓜柱承托,瓜柱头结构与前檐相同。前后檐上金柱头托三架梁,梁身两端置替木承上金檩。三架梁梁背中部立脊瓜柱、脊枋、坐斗、丁华抹颏拱、替木承脊檩,梁两侧设叉手通过丁华抹颏拱斜戗脊檩。梁架结构明代大改,但仍保留有元代风格。

七佛殿正立面

七佛殿屋面琉璃脊饰

  三佛殿

  位于七佛殿南侧,建在高1.87米的石砌高台上,坐北面南,前后檐均辟门。面阔三间11.47米,进深七椽9.44米,高10.55米(室外地平至脊刹顶),悬山灰瓦琉璃菱形顶,琉璃脊饰剪边。梁架结构为前单步梁对中五架梁接后双步梁,通檐用四柱,单檐不厦两头造。建筑面积185.94平方米,占地面积179.80 平方米。台明为元代遗物,前檐台帮上除压沿石外其余每块条石间都设丁砌石连构。

三佛殿正立面

三佛殿背立面

三佛殿前檐补间斗拱

三佛殿梁架结构

  如来殿

  位于现存院落中轴线南端,石砌台基高1.31米,坐北面南,面阔进深各三间11.25米,平面呈方形,高9.31米(室外地平至脊刹顶),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68.89平方米,占地面积130.60平方米。梁架结构为前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

如来殿正立面

如来殿明间梁架结构

如来殿前檐转角铺作

  水陆殿

  位于三进院东侧,又称东殿,坐东面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不厦两头造。建筑面积121.56平方米,占地面积140.92平方米。梁架结构为前双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双步梁前端由前檐柱头科斗拱承托,后尾与四步梁叠压由金柱头及柱头斗拱承托。

  诸天殿

  位于三进院西侧,又称西殿,坐西面东,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不厦两头造。建筑面积126.20平方米,占地面积150.26平方米。梁架结构为前双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同水陆殿。

诸天殿正立面

  站王殿、伽蓝殿

  分别位于一进院东西两侧北端,对称建造,面阔二间,进深一间,占地面积约33平方米,单檐不厦两头造。梁架结构为通檐五架梁用二柱。五架梁两端置于前后檐斗拱上,梁背内侧设垫墩托一斗二升斗拱与三架梁结构,拱两端置小斗托替木承金檩。

  罗汉殿、阎王殿

位于一进院东西两侧南端,北侧分别与伽蓝殿、站王殿相连,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单檐不厦两头造。梁架结构为通檐五架梁用二柱。

阎王殿、站王殿正立面

罗汉殿、伽蓝殿正立面

东禅房、东看楼正立面

  团东清化寺作为炎帝文化的遗存,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延续的见证,也是研究山西高平地区宗教文化的活标本。七佛殿、三佛殿、水陆殿、诸天殿、东西看楼每间墙体正中用条砖砌筑砖垛,砖垛与墙体外壁条砖结构,增加了墙体自身的稳定性,提高了墙体抗倾覆性能,延长了建筑使用寿命,建造极为科学。正殿、水陆殿、诸天殿的装修槛框外侧另设抱框。另设的抱框由八层雕刻精美的花边组成,依次叠压与槛框结构。抱框从内到外由卷草、莲瓣、内弧形条、齿形条、内弧形条、二层卷草、竹节柱等组成,断面形成三角形,局部使用镂空雕花边,展现出匠师丰富的构思及娴熟的雕凿工艺,为地方建筑增添了浓郁的艺术色彩,是清化寺建筑风格的一大特征。如来殿周檐铺作及枋、檩交圈连构。明间柱头铺作华拱后尾制成榻头托于栿底,后檐乳栿后尾制成榻头托于四椽栿底,有效减小了净跨距离,提高了四椽栿自身的受力性能;周檐金柱柱头铺作将前檐四椽栿、后檐乳栿、两山丁栿有效地连构成一个整体,使构架受力均匀;每根蜀柱柱头均设剳牵稳固,增强了柱头稳定性;后檐下平槫下蜀柱柱脚设通长的脚背稳固,不但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同时也可稳固檐槫,增加实用功能;两山扒梁上设剳牵,剳牵前端稳固两山系头栿、后尾与扒梁上蜀柱结构稳固柱脚。整体梁架每个构件都与相邻构件发生连贯作用,在檐柱、金柱不同程度倾侧的情况下,梁架整体仍未发生扭闪,可见梁架结构极为紧密,体现了较高的科学价值。三佛殿、如来殿台基下脚设青石土衬一道,其上为黄砂条石砌筑。台基下脚最易受雨水破坏,土衬破坏后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青石土衬的设置不但自身不易受风化,同时可隔绝雨水侵蚀,减少自然现象对台基的破坏,大大增加了台基使用寿命,可见初建者充分考虑了石材自身的特点,砂石台基青石土衬的做法在其他建筑上并不多,较为罕见;建筑上多用砂石雕刻的做法,充分反映出高平地区建筑石材文化,台基上砂石、青石的合理搭配使用,为建筑石材增添了科学和文化色彩。

  团东清化寺建筑体量大,建筑形式变化多样,是代表山西高平地区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宗教文化及实用功能为一体的古建筑寺院。虽历经元、明、清各代修缮,但现存院落仍保留历史格局,为研究高平地区炎帝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