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高平 >> 高平故事

【非遗高平】赵潇璞,葫芦烙画的坚守

来源:红果头条 发布时间:2025-11-21 【字体:

  推开潇璞烙画工作室的门,满地大小不一的葫芦,像结满了岁月的果实,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这里便是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赵潇璞的世界——一个让时间慢下来,也让传统活下来的地方。

  葫芦不语,赵潇璞也安静。他执起电烙笔,笔尖触及葫芦的刹那,三百度的温度与天然木质相遇,青烟袅袅,焦香弥漫——那是时光被镌刻的味道。这香气里,有太行山阳光的味道,有泥土的芬芳,更有手艺人掌心温度的记忆。

  “烙画最难的是火候。”他说。力道轻了,痕迹转瞬即逝;重了,便是永久的伤疤。就像传承,急不得,也断不得。每个深浅不一的烙痕,都是与材料的对话,是手与心的默契。

  赵潇璞的笔下,流淌的是中国人血脉里代代相传的吉庆与夙愿。在他手中,葫芦的弧面成了演绎千年民间情怀的舞台。他的烙笔,仿佛更擅长描绘那些承载着富贵吉祥的图景,那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都在他的烙笔下定格成永恒的诗篇。

  这些图案,并非简单的复制。每一笔烙痕,都融入了赵潇璞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祝愿。他将晋城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对平安的祈求、对丰收的盼望,都凝练在这方寸之间的火笔丹青之中。在他看来,葫芦本就是吉祥物,以烙画赋予其更丰富的祥瑞内涵,成为美好情感的载体,让温暖与美好在烙痕中重新呼吸。

  十二余年。从最初笨拙的烫手,到如今举重若轻的游刃,电烙笔已成为他手的延伸。但比技艺更难得的,是那份定力——在这个什么都可以速成的时代,依然选择用最慢的方式,与时间博弈。

  外人看来,这是寂寞的坚守。于他,却是丰盛的拥有。当烙笔游走,青烟升起,他便接通了与祖先对话的通道——那些关于耐心、关于专注、关于与万物温柔相处的古老智慧。

  在赵潇璞的抖音直播间,他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理解并珍视。葫芦烙画借助无形的电波,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个从他手中出去的葫芦,都带着晋城的印记,走向天南海北。

  葫芦从藤上摘下,生命看似终结。但在赵潇璞手中,另一段生命才刚刚开始。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