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高平 >> 长平文艺

【高平古塔之一】羊头山石塔群

来源:山西高平 发布时间:2019-04-22 【字体:


  说起中国古塔,大家并不陌生,但它并非我国原创建筑模式,而是起源于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佛塔最早被译作“卒堵波”、“佛图”、“浮屠”等,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中的“浮屠”即“塔”。塔最初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建,也作为高僧圆寂之后盛放舍利子的建筑。塔从公元一世纪前后传入中国后,迅速和我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楼阁式塔。随着时间的推移,塔又被道教、儒教、军事等借用,开始变得种类繁多,形式各异。除佛塔外,中国古塔还用来祈福、镇邪、转化风水、登高瞭望等用途。古塔是我国工匠智慧的结晶,兼有建筑和艺术的双重美感,是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

  你知道高平境内有多少座古塔吗?高平新闻中心现开辟“古塔倩影”栏目,分三批介绍我市境内你熟悉或陌生的“它”。

  羊头山石塔群是第六批国保单位羊头山石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原来山上总共有十二座古塔,现存十座,两座被毁。被毁的两座中,一座在羊头山中峰的羊头石附近,有残存的圆形叠涩檐砂石构件为证,并且可推断其规模不小于秦高岭上最大的两座圆锥形石塔;另一座在上清化寺后的塔院中,有明正德三年的石碑为证,碑文记载了僧人法然、了铎、了然等建墓塔之事,推断此塔应和清化寺同时被毁。现存的十座中,其中一座微型石塔残损,仅存单檐,已非原貌,其余九座,相对完整,它们零散分布于羊头山巅和山腰。羊头山东峰两圆锥状石塔,南北对峙,远眺像两支巨大笔直的藏羚羊角,十里外皆可望见。羊头山石塔群中的石塔虽然体量都称不上雄伟高大,但造型独特,年代久远,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十座石塔包括羊身石底座方形四面造像石塔一座,七檐圆锥形石塔一座,五檐圆锥形石塔一座,四檐圆柱形石塔两座,三檐方形石塔三座,两檐方形石塔一座,单檐方形残塔一座,均为北魏或唐代所建造。现分述如下:

方形单檐造像塔

  又称羊头山北魏造像塔,立于羊头山之最高峰,资料记载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塔身由一块天然整体大砂石雕成,底座雕成一只健硕的伏状绵羊,羊背上雕出塔身,为正方形,每面刻佛龛,龛中一佛二菩萨,顶部为一四边形石块刻成屋顶状,水平置于塔身上。塔上多处有文字痕迹,可惜已无法识读。

  造像塔塔高六米,塔体虽不大,但形制独特,为国内所罕见。塔座雕刻成一卧羊,形体肥壮,头尾清晰可辩。塔身为正方形,四面雕刻佛龛,龛内雕释迦牟尼像和两尊胁侍菩萨,形象生动,体态端庄,属南北朝时期石雕艺术风格,塔顶放置一块四坡注水式塔檐石,与塔身成水平状相接,顶部坡面平缓,檐部依势雕刻勾滴,造形古朴,结构简练,石塔形制与石窟艺术有机结合,塔身雕刻的佛教人物形象与塔座雕刻的绵羊形象应用巧妙,独特的塔刹形制,都为古今中外少有,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上党地区这一时期建筑形制的一种独特自然表现。塔现保存基本完好,其结构形制与雕刻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圆锥形七檐石塔(唐)

  七檐石塔位于羊头山东峰山巅,塔基平面呈方形,塔身为圆锥形,由下而上逐层收分明显。底层塔身较高,南向刻成圆拱门,内为空心室,似为安放舍利子之用。二层以上,层距相近。每层塔檐上下叠涩出檐,均系单块石打制而成,塔刹雕作宝瓶式样,已经残损。全塔上下均由大型石块打制成构件而筑,叠摞而成。

圆锥形五檐石塔

  五檐石塔在北魏造像石塔旁,为唐代所建,其结构和形状与七檐石塔十分相似,只不过少两层。堪称“羊头山姐妹塔”。

 圆柱形四檐石塔

  四檐石塔共两座,矗立于羊头山五号窟顶部东西两侧,与千佛碑相望,为四层圆柱形石塔。首层开门,内部中空,塔身及塔檐均圆形,各檐雕刻叠涩出檐及反叠涩上收,顶部已无刹,全塔素面无装饰。

  四檐石塔为唐代所立,一座高约一点六米,另一座高约两米。底层塔身均为圆柱形,高约一米。二层以上塔檐塔身逐层收分明显,而且塔身较短。每层塔檐、塔身分别由单块黄砂石雕凿而成。每层塔檐上下均雕叠涩出檐,既美观,又利于排水。塔檐石阴阳两面分别雕凿圆形凹槽,将塔身镶嵌其内,稳固而又耐久。

方形三檐石塔





  方形三檐石塔,共三座,即清化寺旁散落的方形石塔,均为唐代遗构。第一座位于羊头山六号窟以西不远处,现存三级,残高约1.8米,下部基座部分已经看不到,首层塔身南侧开方形门,内无雕饰,各层塔檐四角攒尖,檐角上翘,顶部塔刹已失,塔身素面无装饰。第二座位于羊头山六号窟后面,方形石塔,现存三级,下半部分已埋入土中,首层塔身开方形门,塔刹已失,全塔无装饰。第三座位于六号石窟东侧,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方形石塔,底部束腰须弥座,其上塔身开有方形门,上面是两层四角攒尖塔檐,第三层塔檐尺寸偏小,应该不是原塔之物,顶部已无塔刹,全塔无装饰。三座三檐石塔的外观相似, 首层塔身高大,二层塔身矮小,三层以上不再表现塔身,塔檐直接层层相叠。

两檐方形石塔

  两檐方形石塔,位于羊头山二、三号窟旁 边,残高约1.5米,方形石塔,现存两级,首层开火焰门,门两侧有力士,塔檐为仿木结构四角攒尖,下有檐椽,上刻瓦垄。塔门及力士造型与羊头山诸窟风格一致,推断为北魏佛塔。

单檐方形石塔

单檐石塔属微型石塔,位于六号窟西邻,残损严重,塔下圆形莲座应该不是原塔之物,而是佛像底座,古塔仅存一级且不完整,可以看出方形塔身上开方形门,上部四角攒尖塔檐,塔身外侧壁残存有浮雕图案,貌似力士,早期佛塔多在正面塔门两侧雕刻力士造型,这座塔大概是因为正面地方狭小,才将力士移至侧面,这种布局待考辨。


本页二维码